作者彙整: 星星

Google 跻身全球 10 大品牌

新闻来源:Ars Technica
Interbrand 刚刚发布今年的全球最佳品牌排名, 高科技企业,包括 Google, IBM 以及 Nintendo排名上升,而金融巨头以及微软的排名比上一年有所下滑。Google 今年跻身全球10大品牌。可口可乐连续8年位居第一的宝座,Google 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43%,从第20名一跃进入前10名,位居第10。IBM 上升了3%,从2007年的第3名上升至第2,并将微软挤下一个名次至第3名。

前10名的其它品牌包括第4名的通用,以及紧排其后的诺基亚,丰 田,Intel,麦当劳,与 Disney。

Google 跃居前10名仅仅用了10年,得益于其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在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Google 在移动,商务服务等业务上大肆扩张,成功地将自己发展成人人皆知的品牌。

Interbrand 称他们使用专门的公式计算这个排名,他们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公司品牌的几个方面,财务状况,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留住客户的能力以及未来的营收预期。

其它几个排名明显上升的品牌包括任天堂,上升了13%,从2007年的44名上升到40名,苹果从33名上升到24名,Amazon 从 62 上升到58。

DNS漏洞 迫使互联网核心协议升级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系统)的一些漏洞细节在Black Hat 2008大会发布之前已经泄露,让本身就不够安全的互联网更增添了恐慌和猜测.
正是基于目前互联网上曝出的DNS漏洞问题,ICANN(国际域名与IP地址管理机构)迫不得已在最近批准了一项符合公众利益的重要决定——.org域名 将率先转移为使用DNS安全扩展(DNSSEC)协议的顶级域名.开发周期长达11 年的DNSSEC协议,其创建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原DNS协议中的漏洞问题,使之不再容易遭受攻击.
互联网的核心漏洞

DNS服务在互联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简单地说,DNS就是互联网的核心,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方便 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比如,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www.abc.com,而不需要记住长长的IP地址.不只浏览 网页需要DNS,E-mail和SSL证书同样需要DNS.

DNS的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钓鱼”诈骗攻击.诈骗分子可以把人们引诱到假冒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等商业网页,欺骗用户泄漏自己的账户号码、口令和其他信息.黑客还能利用这个安全漏洞把用户引导到其想让用户访问的网页,无论用户在网络浏览器上输入什么地址.

正因如此,DNS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那些试图对某个网站进行破坏性攻击的黑客.一旦DNS受到威胁,他们就可以随意改变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方向,可以让一个合法的网站瞬间变成黑客手中的傀儡,对用户进行金融欺诈.

甚至有业内人士担忧地说:“该漏洞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它涉及到整个互联网域名框架如何运行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这一漏洞,虽然互联网仍将存在,但那已不再是你想要的互联网了——届时,控制权将掌握在黑客手中.”

DNS自身的缺陷最早被发现于1990年,但一直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而最新的“Cache投毒”方法则据称可以有效伪造DNS信息,利用DNS缓存服务器来达到劫持网站的目的.

虽然获取交易ID猜测和转介记录这两种DNS漏洞早已被业界熟知,尽管获取交易ID 的可能性在1/65535,但仍然给攻击者很大的几率让攻击成为可能.转介记录的安全问题与DNS服务器的性能也息息相关,比如某个站点的主域不仅仅有 abc.com的IP地址,而且还包括一些额外信息,因此只要攻击者在所谓的abc.com站点上拥有DNS服务器,就可以对请求做出响应.

这两种漏洞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解决,而且已经被网络运营商竭力修补.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抛弃任何与请求地址不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输入搜狐的DNS地址http://61.135.179.166时,并不会访问搜狐的主页,而是出现报错页面,在策略上已经形成了范围保护.

Dan Kaminsky,曾在思科工作,现在就职于IOActive网络安全公司.10年来,他9次站在Black Hat大会上发言.现年29岁的Dan Kaminsky自称为DNS Geek(DNS极客),在今年年初时曾发现了DNS系统的一个严重漏洞,为了不让互联网遭受重创,他一直不肯透露漏洞细节.

还包括一些额外信息,因此只要攻击者在所谓的abc.com站点上拥有DNS服务器,就可以对请求做出响应.

这两种漏洞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解决,而且已经被网络运营商竭力修补.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抛弃任何与请求地址不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输入搜狐的DNS地址http://61.135.179.166时,并不会访问搜狐的主页,而是出现报错页面,在策略上已经形成了范围保护.

为DNS打补丁

那么,Dan Kaminsky的新发现何以让安全业内人士恐慌呢?在2008年的Black Hat大会上,资深安全专家Dan Kaminsky向公众展示了DNS更为脆弱的一面.新发现的DNS漏洞引人注意之处就在于,它将交易ID猜测和转介记录以一种新方式进行了结合.当服务 器提出DNS请求时,它使用一个独特的交易ID来确定请求.这个特殊的交易ID使服务器可以验证响应,并且确保它们来自正确的搜索请求.

Dan Kaminsky表示:“这基本上就是黑客和合法服务器之间的一场竞赛,攻击者可以发送100个错误的响应,那么,1/65535的机率就可以提高到一个更有利的水平——1/655.”

幸运的是,Dan Kaminsky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直孜孜不倦地试图说服DNS服务器运营商,并在运营商的圈子中尽力传播这一消息.Dan Kaminsky说,他向运营商建议随机选择使用DNS源端口,这样可以消除现有DNS源端口的可预见性,并且用随机选择技术替代该性质.现在,攻击者不 仅仅需要猜测正确的交易ID,也需要猜测正确的充满答复的UDP端口.这将会带来一个更难于操作的成功率——1/163840000,使该攻击变得无效.

为了测试服务器中的漏洞,Dan Kaminsky还提供了一种简易的DNS检验工具(可以访问http://www.doxpara.com,用户可以检查各自的电脑是否存在该DNS漏 洞),发送大量查询到DNS检验服务器,然后对查询进行分析.据统计,世界上80%以上的DNS服务器都已经经过修补了,包括许多主要供应商使用的服务 器.

一些大型ISP,诸如澳洲电信、Optus(新加坡电信旗下子公司)、 Internode(澳大利亚宽带运营商)和iiNet(澳大利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表示,已经对DNS服务器安装了补丁.不过,还是有消息人士指 出,尽管众多安全机构再三叮嘱要及时修复该漏洞,但是还是有不少DNS管理员并没有真正修复这一漏洞.

iiNet网络工程师Mark Newton 说,由于那些小的ISP需要做大量工作来保障DNS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因而他们在修补DNS漏洞方面可能会比较滞后.另外,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还缺乏独立 分隔开的DNS服务器,所有的数据运行都整合在一台服务器当中,更容易遭受巨大风险.

拯救受困的DNS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修补了其DNS服务器,但这并没有结束,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当用户在企业基础结构的使用范围内进行操作时,用户是受到保护的.但 是,这并不是用户惟一访问互联网的途径,用户还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商业ISP、酒店、咖啡馆、飞机场、火车站等具备Wi-Fi的场所,通过他们提供的 DNS服务,访问互联网,同样存在遭受DNS攻击的可能.

Dan Kaminsky建议,目前看上去用户还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最好的策略是确保员工使用VPN连接返回到企业基础设施,确保这种联网方式不使用分离的信 道,同时保证用户通过VPN获得DNS的正确配置,这样可以确保远程用户可以使用他们的企业DNS服务器,而不是依赖访问站点提供的那些服务器.

Dan Kaminsky揭露了DNS新漏洞,DNS服务器的缓存会被随意修改,即便是在防火墙后的主机也不能幸免,因此在更彻底的解决方案出台以前需要一些临时措施来修补由此造成的各类Bug.著名的信息安全博客Chaos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1.针对终端桌面用户,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公司或ISP的工作人员修正问题,通过安装适当的补丁,消除DNS的这两种漏洞.

2.对于FreeBSD 用户,减轻这类问题影响的办法是在/etc/rc.conf中加入named_enable=”YES”,执行/etc/rc.d/named restart并在/etc/resolv.conf中将127.0.0.1配置为域名服务器.这样一来,黑客对缓存服务器的单点攻击,就变成了对所有桌 面系统的攻击行为,从而大大提高黑客的攻击成本.但缺点是,这样做意味着无法有效利用上游DNS的缓存.

3.如果是缓存DNS服务器的管理员,那么除了需要打补丁之外(如果你的系统中存在这个漏洞),还需要考虑部署DNSSEC.DNS协议的漏洞通过随机化查询端口和TXID只能部分缓解,而DNSSEC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4.如果是权威DNS服务器的管理员,那么事实上什么都做不了,因为缓存DNS服务器并不受DNS服务器管理员控制.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为自己的权威域名配置DNSSEC了.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顶级域名以及域名注册服务提供商都支持DNSSEC.

Google创始人开博 自曝患帕金森病几率高

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周四建立了个人博客,其博客地址为“too.blogspot.com”,并首次对外透露自己患上帕金森病的几率比较高。
在第一篇博文中,布林大谈博客名称“too”的含义。他表示“too”与“two”的发音相同,同时也借用后者“第二个”的意思,意指该博客将展示自己工作之外的另一面。
在第二篇博文中,布林则谈论了他与医药类创业企业23andMe交流的情况,并透露出一个沉重的消息,他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比常人高很多。

23andMe查出布林具有G2019S突变基因,其很可能引发帕金森病。而布林的母亲和姨母均患有帕金森病。他表示根据目前的数据,患上该病的几率为20%至80%。

在博客中,布林还提到有机会将支持有关帕金森病的科研项目。他说:“这不仅有助于保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能帮助更多的其他帕金森病患者。”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AMD在收购ATI之初就提出了“Fusion”计划,但如果你觉得这只是简单地把处理器和显卡合二为一那就错了。AMD今天对公司标识进行了更改,将口号从“Smarter Choice”(更明智的选择)变为“The Future Is Fusion”(未来属于熔合),同时打造“Fusion”品牌。
从现在起,AMD已经把“熔合”作为自己的企业哲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加强AMD员工和技术与整 个业界的协作,与合作伙伴一道推出更新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和业界影响的角度出发,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方式,而集CPU和GPU于一 体的“融合架构”(Fusion Architecture)就是这种精神的一种体现。

AMD表示,推出Fusion品牌计划和随后而至的全球性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底,而且这只是整个公司更大规模转型的一部分,今后AMD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微处理器和图形技术业务上,最近将数字电视业务卖给Broadcom就是这一努力的措施之一。

AMD今天还发布了一款测试版小工具“AMD Fusion for Gaming”,能够根据预设(可自行编辑)对系统进行调整,优化资源占用和软硬件性能,在玩家需要游戏的时候暂时禁用不必要的后台服务,实现系统计算性能的最大化。该工具涉及的主要技术有:

1、AMD Boost:自动调节AMD处理器和芯片组,维持系统稳定的同时优化性能。

2、AMD OverDrive:主要是其中的处理器倍频控制(CMC)和高级时钟校准(ACC)。

3、ATI Catalyst Auto-Tune:通过催化剂控制中心(CCC)对ATI Radeon显卡进行自动调节,完整控制显卡的性能和视觉质量。

4、Hard Drive Acceleration:减少数据寻道时间,提高硬盘性能。

相关资源集合——

AMD Fusion主页:
http://fusion.amd.com/

白皮书:
http://www.amd.com/us/MarketingDownloads/AMD_fusion_Whitepaper.pdf

广告:
http://www.amd.com/us/MarketingDownloads/TheFutureisFusion_ad.pdf

宣传视频:
http://www.amd.com/PublishingImages/Restricted/fusion/videos/fusion_manifesto.flv

AMD Fusion for Gaming Beta下载:
http://www2.ati.com/misc/fusion/AMDFusion.exe

屏保程序:
http://www.amd.com/PublishingImages/Restricted/fusion/fusion_ss.zip

宽屏壁纸:
http://www.amd.com/PublishingImages/Restricted/fusion/the_future_is_fusion1920x1200.jpg

普屏壁纸:
http://www.amd.com/PublishingImages/Restricted/fusion/the_future_is_fusion1600x1200.jpg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新的公司标识:AMD The Future Is Fusion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Fusion LOGO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Fusion白皮书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AMD历年成就展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壁纸1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壁纸2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AMD Fusion for Gaming安装界面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紧凑界面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完整界面

AMD更改公司标识 注入熔合的力量
预设编辑

文/驱动之家

关于Web,你可能不知道的

Web,全称为 World Wide Web,是 Internet 上最重要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用之一。Web 是指 Internet 上所有基于 http 协议的 html 网页、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集合。虽然 Web 可能早已成你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相信你对 Web 背后的秘密仍然很感兴趣。本文向大家展示了关于 Web 的一些通常不为人所知而又有趣的细节。

1. Web的流量

虽然Internet(包括其前身ARPANET等)的历史比Web要长的多,但直到 Tim Berners-Lee 爵士于1989年设计出Web并在1991年开始实际运行之后,Internet才逐渐大众化并开始流行。自1995年开始,Web占据了整个 Internet的大部分流量,而成为Internet上最重要的一项应用(注意不是“之一”)。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甚至不 区分“Internet”和“Web”,而“上网”这个词在很多情况下指的就是浏览Web。Web在流量上的主导地位自2000年起受到以napster为始祖的P2P的挑战。相比Web来说,P2P在大型文件的传输上具有很大优势,因此虽然从广度来说Web仍然是主导,但在流量上自2002年起被P2P应用超过。下图显示了自1993年到2004年Internet上重要协议的流量变化。

但这种状况在2007年发生了逆转。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以 YouTube 为首的在线视频网站开始流行,使得Web的流量迅速增长并重新超过了P2P流量,尽管这个“优势”很微弱。总结一下,仅从流量的角度看,目前的Internet可以说是Web和P2P各占半边天,而其余应用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小。关于Web和P2P流量更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2. Web的规模

Web的规模定义为Web上包含的有效网页的数量。Google最近宣称已经索引了1,000,000,000,000个网页, 不过Google显然不敢宣称已经索引了Web上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网页,可以预计,Web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上面这个数值。顺便提一句,“有效网页的数 量”严格来说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1. 很多网站在被请求了不存在的页面时会返回一个友好的提示而非404错误(可以测试url:http://live.aulddays.com/ 后面跟上任意的文件名),理论上说它们仍然是“有效”的网页;2. 很多网页可以根据输入参数的不同而返回不同的结果(Google目前正着手解决的 Deep web 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说Web的规模是无穷大的…

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来估计一下有多少网页是Google没有索引到的:假设我们知道了两个不同的搜索引擎 A 和 B,它们索引的网页数量分别是 s(A) 和 s(B),A&B为两个搜索引擎的交集,那么根据容斥原理,所有被它们(中至少一个)索引的网页数量就是 S=s(A)+s(B)-s(A&B);这个公式还可以推广到多个搜索引擎的情况,则此时S会越来越靠近真实的 Web 的规模。不过很遗憾,这个公式很不实用:-( 虽然 Google 不久前迫于 Cuil 的压力公布了自己的索引量,但其他几大搜索引擎仍习惯于对这个数据秘而不宣;更糟的是,Google 或是 Yahoo! 显然不可能把自己的索引库共享给对手以求得 s(A&B) 这项。不过,Bharat 和 Broder 在1998年基于统计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很巧妙并且很著名的解决方法:记 Pr(A) 为某个元素属于集合 A 的概率,Pr(A&B|A) 为已知一个元素属于 A 时而它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条件概率。 则可以推出:Pr(A&B|A)≈s(A&B)/s(A),Pr(A&B|B)≈s(A&B)/s(B),即得 s(A)/s(B)≈Pr(A&B|B)/Pr(A&B|A)。而 Pr(A&B|B)、Pr(A&B|A) 都可以用随机采样的方法根据一系列精巧构造的搜索用例通过实际的搜索实验估计出来,从这两个值还可以用来估算出 s(A&B) 的大小。再进一步,从语言学模型中可以估计出之前构造的搜索用例在整个语言文本中出现的概率,从而估计出 s(A) 和 s(B) 具体的大小。

现在的问题就集中在3点:搜索用例的独立性、搜索用例的覆盖性、和结果检验的完整性(搜索结果集可能很大,如果只看靠前的部分,通常这部分的 rank 会比较高,因而被同时索引的概率也会偏高,参考下面的Web的结构一 节)。Bharat 和 Broder 构造的方法着重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他们报告当时(1997年底)的几大搜索引擎HotBot, AltaVista, Excite, Infoseek (其时 Google 还未正式发布) 的索引覆盖率 (占整个已被索引的 Web) 分别为:48%, 62%, 20%, 和 17%,而 Web 的总规模约为 220,000,000。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结果还显示各引擎的重合率 (即 s(A&B)) 很低,平均只有 1.4%,可见当时的索引水平也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到了 2005 年,Gulli 和 Signorini 改进了结果检验完整性的问题并在新的搜索巨头 Google, Yahoo!, Ask/Teoma, MSN 上进行了测试,结果它们各自的覆盖度分别为 76%, 69%, 58%, 62%,Web的总规模达到了约 11,500,000,000。2006 年 Bar-Yossef 和 Gurevich 进一步优化了随机采样的理论,根据他们的结果,当时 Google, Yahoo!, MSN 的覆盖率大约为:64%, 65%, 50%,重合率平均为 44%,比1997年有很大提高。他们并没有给出估计的Web总规模,不过这组覆盖率数值应该比较接近目前的水平,因此结合上面 Google 最新的索引数量,相信大家不难估计出当前 Web 的总规模。

3. Web的结构

上面讨论了Web的规模。我们知道,Web的特点是各个网页之间由超链接互相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那么这么大的一张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Andrei Broder等人在2000年比较早的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基于两个Web爬虫各自爬取的超过2亿个网页和15亿个超链接,他们认为这些网页具有一种类似“领结(bow tie)” 的结构。领结的形状大致是中间一个大的“结”以及两边各一个三角形的“花”,在每个“花”上面附着了一些穗状的“花边”,而两个花之间还有一条长的“项圈 ”让领结可以套在脖子上。中间的“结”是由约5600万网页组成的SCC(strong connected component,强连接组件),左边和右边的花分别是IN组件和OUT组件,分别包含4400万网页。剩下的4400万网页则是花上的穗状物 (TENDRIL组件)。在SCC组件中,任意两个网页都可以通过很短的有向链接路径到达彼此,它们是整个Web的核心部分。IN组件里的网页可以链入 SCC,但无法从SCC链回来,这些一般是比较新的网页还没有被大家所发现并链接到。OUT组件则是可以从SCC链入但不包含链回SCC的链接,这些可能 是一些只包含内部链接的企业网站。TENDRIL组件则是和IN或OUT组件相连但并不和SCC组件有较直接联系的网页,有趣的是,TENDRIL组件中 的一小部分可以联系IN和OUT组件而形成的“项圈”部分。还有很少一部分的网页是不被链接到的,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组件。这项结果中最令人惊奇的部分是 它显示SCC部分(整个 Web 中相互链接最稠密的部分,因而通常也是最经常浏览的部分,参考 PageRank 的基本原理,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 rank 值)的大小只占整个 Web 的一小部分,这暗示Web上可能大量充斥的是那些没多少“价值”的网页

当然上面的是2000年的情况,在最近几年中Web的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一些新的理论也被提了出来。2005年 Debora Donato 等人研究后认为,Web的结构已逐渐转变成一个类似“菊花” 的形状:在 IN 和 OUT 组件内部出现了很多符合 IN-OUT-SCC 关系的细微结构,因而 IN 和 OUT 可以进一步被细分而形成围绕在 SCC “花心”周围一圈大小不一的“花瓣”。不过在他们的结果中,SCC 的比例有所扩大,在部分数据集上甚至达到了 72.3%,这也让后来的研究者对他们的数据集覆盖性产生了一些怀疑,或许有一些较深的弱链接网页没有被他们索引到。另外,他们的结果还显示,不同语言的 Web 子集其结构有相当大的区别,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的页面无疑是 Web 的核心,其他语言的网页有很多指向英语网页的链接,而反过来的情况则相当的少。最后是中文 Web 的情况,今年 Jonathan J. H. Zhu 等的分析将中文 Web 形容为“茶壶”的结构:相比 IN 组件,OUT 组件的变小了很多,因而在 SCC 两侧构成了一大一小形如“把手”和“壶嘴”的结构,而游离的 TENDRIL 组件则很像壶中滴下的水滴。

谷歌在中日韩俄等市场落下风 称霸全球脚步受阻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与一些国家本土搜索服务厂商的竞争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一些本土化搜索服务厂商不但顶住了谷歌的冲击,巩固了自己的优势,还计划利用它们的成功获得丰厚回报.Yandex在俄罗斯搜索市场上份额达到了46%, 自今年春季该公司就一直在为在美国上市进行着准备工作;Seznam控制着捷克63%的搜索市场,是多起收购交易传言中的主角.
另外,中国的百度、韩国的Naver在各自国家搜索市场上的份额都约为60%,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搜索市场上的份额也超过了50%.这五家搜索服务厂商阻挡了谷歌征服全球搜索市场的脚步.

这五家在本土市场战胜谷歌的搜索服务厂商有着共同特征:它们的投资时间更早、技术适应本土语言、发明了谷歌不得不克隆的技术.这些厂商能够巩固优势得益于本土市场上强大的品牌知名度,以及集搜索与各种服务于一体、提高用户黏性的战略.

谷 歌认为,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落后于百度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相关法律.谷歌负责欧洲和中东地区业务的一名高管穆罕默德·加德特(Mohammad Gawdat)表示,谷歌对俄罗斯和捷克搜索市场的投资比较晚,而且本土语言搜索结果的质量也不如竞争对手.但他表示,谷歌已经投资对搜索算法进行调整, 使之更适应本土语言,谷歌的搜索结果将可以与竞争对手相媲美.

仅仅提高质量还不够.摩根大通(JPMorgan)的分析师迪克·魏(Dick Wei)表示,要战胜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本土厂商绝非易事.例如,百度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随着来自三、四线城市新网民的增长,百度将能够保持领先优势.

在日本,由于网民更喜欢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站点而不是纯粹的搜索引擎,因此谷歌市场份额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加德特表示,从长期来看,谷歌可以依靠更大规模的投资获得优势,尤其是随着本土语言文档数量急剧增长,本土厂商会感到无力对技术进行投资、处理大量增长的文档.谷歌还可以依靠在发布高相关度广告方面的优势战胜本土搜索服务厂商.

加德特表示,谷歌高层的指令很清晰,那就是开发出最好的服务,无须担心市场份额.谷歌战胜这些本土搜索服务厂商只是个时间问题.

投资者对搜索引擎Cuil估值高达2亿美元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由于被誉为“谷歌杀手”而备受业界关注,因此人们对新兴搜索引擎Cuil并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正式上线之前,Cuil的估值竟被投资者炒到不太现 实的2亿美元。Cuil今年7月正式上线,但早在去年12月,公司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时,公司主要投资者Madrone Capital Partners就把Cuil估值为惊人的2亿美元,而投资者对Cuil的投资额仅为2500万美元。

Cuil由谷歌前高管开发,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索引数据库。但Cuil上线后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数据库索引量似乎也没有谷歌大,因为谷歌能搜到的,Cuil根本搜索不到。最近,公司产品副总裁路易斯·蒙尼尔(Louis Monier)又离职。

至于为什么对Cuil估值如此之高,公司股东均拒绝发表评论。但从以下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Madrone Capital Partners主要负责打理沃尔玛家族资产,其合伙人之一格雷格·彭纳(Greg Penner)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Sam Walton)的孙女婿,以及Cuil和沃尔玛两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在搜索市场,另一家估值过高的企业是Powerset。Powerset曾被估值4050万美元,由于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Powerset被出售给微软,售价1亿美元。

Powerset之所以能卖出1亿美元的高价,是因为拥有语义搜索技术。而Cuil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Cuil在短期内还卖不上1亿美元的高价。因此,估值2亿美元,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能是失望越大。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由于被誉为“谷歌杀手”而备受业界关注,因此人们对新兴搜索引擎Cuil并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正式上线之前,Cuil的估值竟被投资者炒到不太现 实的2亿美元。Cuil今年7月正式上线,但早在去年12月,公司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时,公司主要投资者Madrone Capital Partners就把Cuil估值为惊人的2亿美元,而投资者对Cuil的投资额仅为2500万美元。

Cuil由谷歌前高管开发,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索引数据库。但Cuil上线后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数据库索引量似乎也没有谷歌大,因为谷歌能搜到的,Cuil根本搜索不到。最近,公司产品副总裁路易斯·蒙尼尔(Louis Monier)又离职。

至于为什么对Cuil估值如此之高,公司股东均拒绝发表评论。但从以下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Madrone Capital Partners主要负责打理沃尔玛家族资产,其合伙人之一格雷格·彭纳(Greg Penner)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Sam Walton)的孙女婿,以及Cuil和沃尔玛两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在搜索市场,另一家估值过高的企业是Powerset。Powerset曾被估值4050万美元,由于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Powerset被出售给微软,售价1亿美元。

Powerset之所以能卖出1亿美元的高价,是因为拥有语义搜索技术。而Cuil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Cuil在短期内还卖不上1亿美元的高价。因此,估值2亿美元,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能是失望越大。

苹果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PC厂商

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一只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市场占有份额也节节攀升,Gartner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苹果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PC厂商.
这一数据在美国尤其明显,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苹果的业绩每季度都比去年同期高50-60%.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其它PC厂商,虽然苹果拥有相对封闭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结构,但优良的设计依然不影响它跻身PC厂商前列.

谷歌迎来十岁生日

十年前,也就是1998年9月7日,两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共同创立了一家网络公司,这家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成功超越了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它就是谷歌!今 天,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均已成为亿万富翁.他们一手创立的谷歌公司也在疯狂地创造着利润:仅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谷歌的营收就达到了57亿美元,利润 额则高达12.5亿美元,其第一季度的利润甚至更高.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能够成为广告主和发布商之间的经纪人,并从中攫取利润是件不错的事情.
当然,谷歌成功的秘诀还在于它的搜索引擎算法。事实上,谷歌(Google)的确很棒,它甚至都已经被字典收录成为一个单独的词条。谷歌已经成了搜索的代名词,人们不再说搜索互联网,而是说“google互联网”。

秘密武器

一些批评论人士称,谷歌只会“三板斧”,如果竞争对手推出新的、搜索效果更好的搜索引擎,随时都有可能超越它。

谷歌联合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很高兴能满足你所有的搜索请求

但是谷歌的秘密武器在于它对搜索结果的组织和排序的方式。谷歌强大的技术实力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拥有足够的技术来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从而为快速增长的用户提供高速、高效的服务。

最后,谷歌还有两个根据上下文发布广告的平台:AdWords和AdSense。 AdWords可以将与搜索结果将相关的广告显示在谷歌搜索页的侧边栏,从而获取收入;而AdSense则是一个收入分享计划,他允许第三方网站发布谷歌 的上下文关联广告,从而获取利益分成。

谷歌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对竞价广告的有效控制。它并非简单地将出价最高的广告排在列表最上方,它的排序还要参考广告的相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而且还还能够为广告主的网站带来更多有效的点击。

真正的野心

谷歌的确是一部赚钱机器,但除了赚钱之外,他们还有更为高尚的目标。

谷歌在自己的公司使命中写到:“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无论是否高尚,这样一个“使命”显示出了谷歌的野心,他们希望谷歌能够无处不在。

经过多年发展,谷歌已经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具和服务——有些是完全独立开发的,有 些则是通过并购一些创业公司获得的:电子邮件工具Gmail、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Google Docs、图片编辑软件Picasa、地理信息服务软件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s、博客网站Blogger、视频网站YouTube……这一系列数不清的服务均来自谷歌。

不久前,还有人认为谷歌的增长只是一种偶然,但是当我们把这一系列的服务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谷歌的成功是一种必然。我们每进行一次搜索,每使用一个谷歌的工具,都会帮助谷歌搜集更多的信息,用于其梳理天下知识的宏图大业。

良性循环

谷歌以各种方式向人们提供着搜索引擎的入口,让人们养成搜索的习惯,并由此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谷歌提供的信息越多、搜索结果越好,它的用户就越满意,广告的点击率也就越高,谷歌从中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最终这些利润将会驱使谷歌不断完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

用户获得了好的服务,谷歌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是这对于谷歌而言是否是一场灾难呢?

谷歌地图引来隐私担忧

佩奇和布林“不做恶”的言论在业界非常著名。但是随着谷歌掌握的个人信息的增多,人们对于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的关注也在与日俱增。

Chrome和Android

谷歌的扩张源于互联网的普及。没有人能说清互联网的终点在哪里,就连冰箱、数字相框和手机也都成为了互联网的终端。而谷歌也已经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计划。本周他们就发布了一款名为Chrome的开源浏览器。

谷歌表示,现在的浏览器还只是为了显示网页而设计,并不能够成为复杂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Chrome则承诺会为用户带来更为稳定的在线体验。但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计算越多,谷歌所能搜集到的信息也就越多。

不久之后,谷歌的另一项重要的产品Android也将推出。这是谷歌牵头的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它主要为那些可以访问互联网的手机而设计。Android的目的与Chrome类似:如今的智能手机并不是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而谷歌则希望改变这一现状。

促进还是破坏?

十年前由两名学生创立的谷歌公司如今已经拥有了巨大的规模。2007年末,谷歌的员工总数已 经达到1.68万人,而且他们还在以每周100人的速度扩张。但是随着谷歌的扩张,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众多的猜疑也随之而来。人们甚至搞不 清这家搜索引擎公司究竟是在推进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是在破坏它。

谷歌的格言是:“你能做的事情我会把它做的更好,而且还是免费的。”无论是微软还是雅虎都被谷歌搞得疲惫不堪:微软的beta版IE8浏览器的光芒完全被谷歌Chrome所掩盖;而雅虎公司也不得不与谷歌达成搜索广告外包协议。

就连谷歌的一些顶级广告商也已经开始有些担忧。他们抱怨谷歌的统治地位将有可能导致选择的缺失。不仅如此,谷歌还通过并购DoubleClick公司进入到了传统的互联网显示广告领域。

三驾马车

尽管目前的经济形势还非常低迷,但是,由于谷歌提供的广告目标性更强而且可以衡量,因此其收 入还是有望持续增长。反倒是传统的大众传媒更值得担忧。为了让投资者放心,谷歌的高管表示,他们不会把谷歌变成一家媒体公司。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 特(Eric Schmidt)说:“我们不会拥有自己的内容,而是会通过与内容公司合作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施密特确保谷歌财源滚滚不断

但即便如此,这种界限还是非常模糊。所谓的“旧媒体”的图片和视频通常都是由新闻社、自由摄影师和读者提供的,这与谷歌新闻和YouTube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目前的谷歌拥有强大的实力。他的两位创始人主要运营公司的技术,而科技界的元老施密特则负责赚钱。施密特表示,他们三人已经达成了非正式的协议——将在一起奋斗至少20年的时间。看来谷歌还有很多时间来确立它在网络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不再是互联网的中心

美国人创造了互联网,也曾是事实上的互联网霸主。因为拥有数据中心、互联网关键应用服务器等原因,以往全球大部分流量都会经过美国,哪怕数据的收发双方都不在美国境内。
但最近研究者发现,美国已经失去以往的互联网霸主地位。全球互联网流量正在逐渐分流,美国不再是必经的中转中心了。
美国方面的一些智囊团对此情况表示很不安。毕竟去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才与美国电信公司合作成立了一个旨在窃听全球互联网内容的计划。如果这些流量不再经过美国,显然他们的窃听内容就会减少很多。
但是互联网专家则认为,正是美国方面出台这类监听政策。才逼迫其他国家将自己的中转路由等应用切换到加拿大或欧洲去。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让自己的对外出口流量经过不信任的国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于是在下一代网络的投资上,都加强了自身网络完备性的建设。同时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规模性的投资海外的通讯公司,以求在未来的网络中拥有话语权。

cnBeta编译
消息来源:
纽约时报

ICANN将于9月30日提高域名注册费 涨幅0.5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ICANN将于9月30日起提高.com .net .info .biz .org .us .name七种后缀域名的价格,涨价幅度为0.5美元.
此次涨价为全球范围内涨价,国内域名注册商也将提高相应域名价格.该消息人士表示其在一域名注册商 公司工作,其表示,涨价消息来源于三大域名注册局.
据了解,三大域名注册局(VeriSign、Afilias和Public Interest Registry)管理着.com .net .cc等十多种后缀的域名.

.com .net两大后缀域名曾与2007年10月全球范围内涨价11%左右.此次涨价为近两年来,全球域名的第二次涨价.

搜狐IT消息

Linux文件系统reiserfs作者Hans Reiser正式被宣判入狱15年

新闻来源:Solidot

Linux文件系统reiserfs作者Hans Reiser因谋杀妻子正式被宣判入狱15年。今年早些时候,Reiser承认了罪行,并领着警察挖掘出妻子的遗体。他的陪审团在4月份判定Reiser一级谋杀罪名成立,将面临25年的监禁。但是随后政府和他进行了秘密交易,如果他透露妻子的遗体并放弃上诉的权利,他的入狱期限将降至15年。

在宣判前Reiser发表声明,“我真诚的为我的罪行向社会致歉。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我取走了一个人类的生命,对此我感到难过。”Hans Reiser在2006年9月下午4:30杀手了妻子Nina,他用手捂住她的嘴,使她窒息而死。他暂时将其藏在浴室,后移至汽车,尸体一直在车上呆了两 天直到他寻找到埋藏的地点。”

Opera 对 IE8 的批评是一种什么心理?

新闻来源:翻译自zdnet.com
几个月以前,Opera 曾因微软 IE 浏览器与 Web 标准不兼容而威胁将诉诸反托拉斯控告,最近,Opera 对 IE8 的批评更让人觉得这个公司似乎颇有困兽犹斗的精神。(Opera 在浏览器市场十几年的努力并没有把自己的份额提高多少,尽管 Opera 有很多优点 – 译者)
Opera 的首席技术官 Hakon Lie 最近就 IE8 Beta 2 的兼容模式发表评论,Lie 抱怨说,微软为 Instranet 默认开启兼容模式,他非常痛恨 IE8 Beta 2 地址栏旁边的那个兼容模式按纽,并建议换成 Acid 测试的笑脸符号

Opera 8月29日发给 Zdnet 的一封邮件中提到:

IE8 违背了微软几周前对 Web 标准默认支持的承诺。微软为 IE8 设计了一个兼容模式,所有 Instranet 页均在兼容状态下显示。微软似乎是在竭力阻止其它厂商进入企业市场。

很多人事实上乐于看到 IE8 对 Internet 网页的默认的 Web 标准设置,但微软不会去惩罚那些浏览或设计了非 Web 标准网页的用户与开发者,如果这样的站点在 IE8 中面目全非,你可以点击那个兼容模式按纽

如果微软强硬地推出 Web 标准模式,而不为过去的非标准网站提供兼容,意味着用户和开发者自己将为微软过去的非 Web 标准问题买单。

Opera 认为微软是在故伎重演,但 Opera 的用心也颇值得怀疑,因为微软如果强行使用 Web 标准模式,必将导致大量用户逃离 IE,这是 Opera 乐于看到的。(在这一点,Firefox 的气量要大得多,尽管 Firefox 也以遵守 Web 标准著称,但 Firefox 并不止于此,而是在第三方扩展上下足了工夫,相信使用 Firefox 的人并不单单为 Web 标准而来,然而 Opera 似乎把这一点看得太重,而在扩展应用上却毫无建树 – 译者)

本文国际来源:http://blogs.zdnet.com/microsoft/?p=1561
中文翻译:COMSHARP CMS

教程:如何迅速制造Vista蓝屏死机?

国外的技术博客又在搞怪了,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能让Windows Vista迅速蓝屏死机?不信?跟我做就是了.
注意,在做以下步骤的时候请务必保存好你工作中的数据(虽然不会损坏系统),弄丢不赔.
首先,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切换到如下树: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i8042prt\\Parameters

添加一个”DWORD”内容到注册表:
类型为”DWORD (32-bit) Value”,名称为”CrashOnCtrlScroll”,然后将数据值修改为”1″.
Set the data value to “1”.

关闭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机器,并按住右侧Ctrl按钮(左侧无效),这时候机器是没有什么反应的,然后点两下”Scroll Lock”键.

hohoho,恭喜你.


这已经是正版的BSoD蓝屏,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恢复,那就是重启.

发改委:2010年底前发展50万IPv6试商用用户

昨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积极、稳妥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应用和产业发展,按照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总体安排,将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通知强调,大力促进IPv6业务试商用,在2010年底前发展50万以上IPv6试商用用户,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由试验向商用的转型,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 专家介绍,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出现,将引发全球的网络革命.IPv6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 IP协议.由于现行的IP地址资源有限,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际互联网研究组织发布了新的主机标识方法,即IPv6.

发改委还在通知中指出,要实现关键设备产业化.配合新型技术及业务的应用和试商用,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

网通品牌奥运后仍将保留

前段时间中国网通发布公告,称10月15号退出其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席位,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认为网通这一品牌在奥运结束后即将消失.
针对网通品牌即将消失的新闻,今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网通品牌年底之前仍会保留,且和中国联通的人员暂不合并.
网通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该人士称,网通品牌知名度在奥运结束后,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国网通在四年前签约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之后,不断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即使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网通品牌不会一夕之内消失,至少会保留到年底.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业务融合,仍需要时间,因为越快的融合,摩擦越大,对联通和网通双方的消耗也越大,近期人员也不会合并.”该人士表示.

网通奥运和数据业务双管齐下

目前,中国网通一方面全力保障奥运通信顺畅,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领域建设,积极与通信软件服务提供商合作.

中国网通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开通电话2.3万部、ISDN840 部,ADSL3000余条,各类专线近3000条,DSNG车13辆,19副卫星天线,全面保障奥运期间通信稳定、顺畅.此外,中国网通还提供电视传送、 互联网、VLAN、电话、指挥调度等方面的通信服务.中国网通的维护人员奔赴各个奥运场馆,随时对通信系统进行维护修理.

与此同时,中国网通大力发展数据业务领域,主动与通信软件服务提供商合作,在固话、互连网、宽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建设和业务模式建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模式.中国网通的技术人员和业务市场人员都投入于固话、互连网、宽带这三大系统建设中.

文/飞象网

USB 3.0现场展示惊人速度:307MB/s

Intel果然在旧金山IDF 2008上展示了SuperSpeed USB 3.0技术,并第一次亮出了真正的传输速度,已经超过300MB/s。USB 3.0的理论最大速度是USB 2.0 High-Speed的十倍,也就是600MB/s,Intel就宣称借助它可以在60-70秒钟内传输一部27GB的高清电影。当然了,受制于各种因素,实际传输速度会比这低很多,但也足以远胜USB 2.0。
Intel在现场使用了来自Ellisys的一台USB测试分析仪器,可以监测信号完整性,同时显示USB 3.0原型平台的速度达到了307MB/s,将USB 2.0远远甩在身后,足以满足当今大容量硬盘和闪存卡的数据存储要求。

Intel曾在日前发布了第一份USB 3.0主控制器规范“xHCI”(扩展主控制器界面),但完整的USB 3.0标准规范还需要一段时间。

USB 3.0现场展示惊人速度:307MB/s

USB 3.0现场展示惊人速度:307MB/s

USB 3.0现场展示惊人速度:307MB/s

驱动之家编译

欧洲法院再叫停“最危险军事黑客”引渡美国

欧洲人权法院周三发表声明称,在是否允许英国把“最危险军事黑客”加里·麦金农(Gary McKinnon)引渡到美国受审问题上,该法院还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评估.这已是欧洲人权法院第二次叫停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受审事宜.麦 金农今年42岁. 美国军方称,2001年到2002年期间,麦金农涉嫌入侵美国军方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算机网络,并使美国军方蒙受了将近100万美元的经 济损失.美国军方称,此事为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军用计算机入侵事件,也是美国自 9.11事件以来遭受的最大安全威胁.
上 月底,英国上议院高等法院(Law Lords)驳回了麦金农的上诉请求,称麦金农必须引渡到美国受审.麦金农随后向欧洲人权法院上诉,反对英国把自己 “出卖”给美国政府.欧洲人权法院8月12日表示,在今年8月28日之前,麦金农不得引渡到美国,并要求英国高等法院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

麦金农此前表示,自己入侵美国军方计算机网络只是出于好奇,同时想查看一下美国军方保留的有关UFO(不明飞行物)资料.2002年麦金农被英国政府逮 捕.此后美国政府一直要求把麦金农引渡到美国受审.麦金农律师称,英国政府不应把麦金农“出卖 ”给美国.因为一旦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他可能将被送上军事法庭秘密受审,并有可能被当做恐怖分子而关押到美国军事监狱.

欧洲人权法院周三称,今后将进一步评估美国政府是否会故意加大对麦金农的处罚力度.麦金农律师则认为,如果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他肯定将受到非人待遇.

美国检察部门此前表示,如果麦金农愿意认罪,他们将建议法院把麦金农的监禁时间缩短到四年;但如果麦金农拒不认罪,美国检察部门将要求法院对他判处长达70年的监禁.

美国杂志《国家电脑新闻》:IPv6北京奥运全面部署

美国杂志《国家电脑新闻》(Government Computer News)近日发表IPv6奥运全面部署一文,描述了北京奥运会视频监控、灯光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原作Dan Campell.
IP第6版本(IPv6)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登场,在奥林匹克公园多个运营系统中得以大规模部署.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8场馆中全面部署了基于IPv6的大规模远程视频管理系统.奥运组委会通过利用IPv6传感器,视频摄像等系统全方位监测奥运设施情况.

该设施均具有IPv6特色优点:无状态自动配置.自动配置允许采用新设备,特别是非传统型设备,稍微与其他先进配置一起便可以更快,更便捷的接入网络.北 京奥运会所采用的IPv6视频摄像头可在接入网络系统中时自动配置IPv6地址,并配置其他参数.这些摄像头通过中央软件程序控制,实现互连互通,实现自 动配置.

这类摄像头通过标准的以太网线或无线接入网络,相比传统的使用同轴电缆连接的闭合电路摄像头则更加简单.北京奥组委已经将此项系统推介到2012年的奥组委.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刘东说:“大规模部署IPv6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北京科技奥运会上最闪亮的一笔.”该公司承担为奥运会提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基于IPv6的视频监控和传感系统.

200个IPv6控制节点负责控制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场馆周围已安装的大约18000个路灯和节温器.刘东说:“IPv6系统在控制灯光方面可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同样承担北京交通主力的出租汽车也安装了IPv6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利用无线应用程序将出租汽车位置和道路交通状况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中央控制 中心则会依据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交通拥堵情况,采取更改行车路线等方法解决交通问题.大约有15000辆出租汽车参加到该项目中.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采用IPv6技术,向全世界展示IPv6技术是中国较早的一个构想.大约5年前开始发展该理念.中国是最早采用IPv6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利用奥运赛事推动中国教育和研究网(CERNET2).

CERNET2项目启动于2003年,随后的三年间在全国20个城市里部署了39个节点,于2006年完成.该网络不仅为奥林匹克公园,还为包括青岛、沈 阳、上海三个奥运城市提供IPv6接入服务.CERNET2是纯IPv6网络,这意味着并没有同时运行IPv4,用户可通过IPv6的客户端程序访问该网 络.

中国长时间拥护IPv6技术.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整体文化乐于接受新鲜技术,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网络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中国仅有 6000万个IPv4地址.显而易见这无法满足中国目前网络接入需求,移动电话,掌上个人数字助理以及其他一些基于IP的装置的数量则更加短缺.而与此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坦福大学拥有比整个中国都多的IP地址.

命令信息研究发展所副所长Dave Green说:“中国希望利用IPv6网络技术,成为世界信息科技市场上创新国家之一……中国相信IPv6技术是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需求的关键.”

尽管中国和远东总体上支持新协议,但美国在此方面则显得相对落后.与美国(IPv6管理办公室所在地,2008年6月IPv6预算未能实现)不同的是,中 国政府资助部委和其他组织推动IPv6相关项目的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初期投入资金已接近1亿6900万美 元.

2008北京奥运会同样带来了第一个官方IPv6奥运网站:ipv6.beijing2008.cn.该网站由北京奥组委,中国教育科技网等共同打造.但 访问该网站,则需要IPv6的环境,或者利用IPv4网络隧道到达提供IPv6网络的网关.用户还可以通过IPv4网络访问奥运官方网 站:www.beijing2008.cn.

郑朝辉:把录音公布出来是个错误

番茄花园案录音的公布让这件事情再掀波澜,而录音的公布者洪磊好友郑朝辉却认为把录音公布出来是个错误,“没想到引发了更大的漩涡”.

郑朝辉透露,本来把录音提供给媒体,是希望媒体能够节选部分,没想到后来全文都被公布出来.“本来希望公布录音能够让大家认识到一个真实的’累累’,但现在看来这个事情的发展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录音公布后不但没有帮到洪磊,还让郑朝辉也遭受到了不少网友的骂名.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除了番茄花园事件本身之外,录音中提到的雅虎、易趣等国际大公司也都被牵扯进来,媒体纷纷开始产业层面的深度分析,矛头转向了整个互联网业界.

网易科技消息

Opera:拉美成移动 Web 增长最快的地区

新闻来源:VentureBeat
近日,浏览器开发商 Opera 的一份报告称拉 美地区是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的地区之一,它的三个主要经济体,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同时是移动 Web 增长最快的地区。Google 是该地区被访问最多的网站,紧随其后的是一些颇受欢迎的社会网络,如 Google Orkut (巴西),hi5 以及一个被称作 metroFLOG 的区域版,Facebook 的访问量也在攀升。

閱讀全文

Gmail有充分理由启用SSL加密会话

拉斯维加斯举行的Defcon黑客大会上展示了一种工具,能自动窃取Google Mail非加密会话ID,并进而攻占邮箱.来自旧金山的逆向工程师Mike Perry开发了这一工具,并计划在两周内发布,他表示没有选择SSL的用户现在需要认真对待.当用户登录Gmail 时,网站会向浏览器发送包含ID的cookie文件,它将保留两周时间,除非你选择退出.
问题在于:每次你访问 Gmail,即使是上面的一幅图像,浏览器都会向网站发送cookie文件,这就是使得攻击者能够嗅探通话,通过植入 http://mail.google.com上的图像诱使浏览器发送 cookie,从而获得你的ID.当这一切发生之后,攻击者无需密码就可登录邮箱.Google在上个礼拜介绍了Gmail的新特性,允许用户永久选择 SSL,除验证之外,它将加密Gmail内的所有操作.但Perry抱怨Google不透明,“Google没有解释为什么这项功能是如此重要”.

微软即将推出三维场景创建服务

微软开发创新产品团队Live  Labs将推出首个免费的三维场景创建软件Photosynth.photosynth.net将于美东时间21日午夜推出.
微软员工人数已逾9万,及其官僚体系让这家公司看上去比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谷歌(Google)和苹果公司(Apple)更加迟钝,更缺乏创新.由于微软 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获得的评论不及苹果的Leopard平台热烈,其Live  Web互联网搜索服务和谷歌的差距也不断加大,近年来,创新性上的对比越来越鲜明.

不过在微软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大片园区里,确实存在著创新。现在,微软内部有个专门开发创新产品的“游击队”,其任务就是更快地设计出更多创新产品。 该部门名为Live  Labs,它致力于更快地把科技理论转化成现实的、基于Web的产品。这个小组只有约125个人,而且还进一步分成了研究不同具体项目的若干小组。

21日当周,微软的Live  Labs将推出首个面向大众消费者的Web服务──Photosynth。这项服务能将一个场面或是场所──比如一个画廊或是一座建筑物──的多张照片转换成三维场景,让你在Web上能有置身其中之感。

Photosynth的产物synth是虚拟三维场景。它能让你获得在一个房间中四下张望、或是环顾一座建筑物或一个物体时的视觉感受。这类三维场景现在 已有少部分行业在实用。不过Photosynth使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标准的数码相机创建三维场景,甚至是利用不是特意为Photosynth而拍摄的已 有图片。

Photosynth的设计基于微软2006年收购的技术,它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完全基于Web,网站是photosynth.net(将于美东时间21日午夜推出)。在这个网站上,你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还可以看到所有其他用户的作品。

安装了一个小插件后,就可以在网络浏览器中使用Photosynth了。目前,它只能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可用的浏览器只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及其竞争对手的Firefox。

This synth I created uses close to 300 photos, although you can make ones with many less. Part of the creation process involves learning how to take photos for it to recognize how objects relate to one another.

(Credit: CNET Networks/Josh Lowensohn)

文/世华财讯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

CAPTCHA,全称为“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简单来说就是人类验证。当我们注册邮箱或到一些网站留言的时候,都需要输入验证码,一般的验证码是扭 曲或模糊的数字,或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CAPTCHA的作用是防止计算机自动完成注册、留言等操作。创意在互联网无处不在,就像这些主机箱,但如果验证 码设计成下面这15种情况,那就相当糟糕和变态,不是创意了。

1、偏导数

要算到什么时候?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2、选择较“热”的3个人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3、MWMVWMMWVW…晕了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4、下图6个之中哪个不可以从右方的模型折叠出来?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5、输入“有猫”的字符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6、谁能看清?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7、如果说上面那组验证码你能看清,那下面这一组你看不清了吧?


8、你到底要我输入哪些?!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9、一堆?一陀?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0、第二和第四个字符是要我输入3.14吗?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1、第二个是X还是Y?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2、第一道求偏导,这一道求极限。

算出来基本上太阳都下山了。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3、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字母。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4、谁看得清?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15、化学物质中文名称

这个是我亲身经历的,他的变态之处不在于验证码里要输入的内容,而是当你点击“想知道答案吗?”链接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不知道就算了,不用填

15个设计得最糟糕最变态的CAPTCHA验证码(www.kenengba.com/post/505.html)

验证码不是越复杂越好,应该在能基本区别人和计算机,但不能过于复杂。某些中文网站采用中文作为验证码,我认为这样的体验不好,首先不是每个上网的人都能或可以打中文,第二是可能会碰到某些不会打的字。

CAPTCHA不是万能的,俄罗斯的一个黑客组织使用一个自动识别软件在2006年破解了Yahoo的CAPTCHA。准确率大概是15%,但是攻 击者可以每天尝试10万次,相对来说成本很低[1]。而在2008年,Google的CAPTCHA也被俄罗斯黑客所破解。攻击者使用两台不同的电脑来调 整破解进程,可能是用第二台电脑学习第一台对CAPTCHA的破解,或者是对成效进行监视。(via Wikipedia

评论:番茄花园,又一头卸完磨被杀的驴

新闻来源:自己写的
番茄花园的作者被捕震惊了整个盗版圈。事情太突然了,之前番茄花园还一直是欣欣向荣的状态,转眼网站被关,研发人员也被抓。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陈寿福来。
毫无疑问,这次事情肯定是微软在捣鬼,已经有报道称,这次抓捕是由于微软的投诉。一篇证明了这一点:微软公司表示,“番茄花园从事的软件盗版活动在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以来十分猖獗,包括微软在内的众多国内外软件公司的权益均受到了严重损害,鉴于此,微软日前和其它软件公司就番茄花园网站的侵权犯罪活动,向国 家版权局和公安部进行了投诉,并得到了高度重视。”奇怪的是,番茄花园已经存在四年了,微软也肯定心知肚明。为什么今天才要投诉呢。这里面的故事显然不像保护版权那么简单。

解 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番茄花园是什么东西,番茄花园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修改版。作者洪磊对原版的Windows做了修改,加入了很多最新的 补丁和驱动,还有一些常用的软件,使得用户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后省却了很多麻烦。最为关键的是,作者对Windows进行了美化,使操作系统的外观有了脱胎 换骨的改变,有些版本更实现了对Vista界面的模仿。用微软的话说,这叫“极大的改善了用户体验”。

这个看起来很美,但问题在于,这些进行了改良的操作系统是盗版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并安装,不用付给微软一分钱。这样做确实极大的损害了微软的利益。但是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是对微软没有 好处,甚至对微软有很大的好处。首先,番茄花园的修改,帮助Windows的用户更好的使用操作系统,这种修改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含了易用性,本地化安 全性等多方面的修改,奥运之前番茄花园更推出了奥运版的皮肤,更是帮助微软做了一部分市场的工作。其次,对于操作系统来说,用户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各 个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是不兼容的。如果一种操作系统成为主流,就可以形成滚雪球效应利用已有的软件优势获得更多的用户。而其他系统的用户减少,相应的软件 也会变少,于是这个系统也就衰落了。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用在聊天软件,办公软件上,因为各个聊天软件的用户之间,和办公软件的文档格式之间也有着相似的隔离 性。番茄花园对Windows进行了改良,帮助微软巩固了它的用户群。虽然这种盗版让微软损失了很多授权费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放任盗版来获取用户群 的手法还是非常非常好用的,它使得微软牢牢的掌握着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试想,如果有一天免费的盗版Windows用不了了,会有多少人改用免费的正 版Linux?答案恐怕是不计其数。微软Office曾经用纵容盗版办法击败了金山的WPS,腾讯也曾经利用陈福寿的珊瑚虫QQ攻城略地。所以番茄花园之 所以能昌盛四年不衰,微软的纵容是根本的原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微软默许了番茄花园的存在,它也有权剥夺番茄的生存。番茄花园的修改是针对 2000/XP/2003的。现在Vista已经推出一年半了,但是不管微软怎么往脸上贴金,还是不能掩盖尴尬的销量,一浪高过一浪挽留XP的声浪。这种 情况下,微软的态度也很坚决,不仅果断的停止了XP的销售,对于OEM销售商的“降级”闹剧也装作没看见,XP与Vista的战争已经进入了胶着状态。

这 个时候只针对XP进行改进的番茄花园的存在,就极为尴尬了。它对XP的改进,尤其是对Vista的模仿,使得Vista的诸多卖点失去意义。盗版的形式也 使得XP的停售成为摆设。这时的番茄花园已经不能完成帮助微软争取希望的用户群的任务,更妨碍微软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微软当然要大开杀戒了。

纵观整个事件,番茄花园被微软彻底的利用了,如果没有番茄花园,各种Linux也许会生存的更好,微软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傲慢。当然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是最后一次,还会有很多人被微软拿来利用,然后被卸磨杀驴。个人和垄断公司之间的游戏,胜者只会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