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星星

拥抱Web 3.0

Web 3.0的最大价值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如果说Web 2.0解决了个性解放的问题,那么Web 3.0就是解决信息社会机制的问题,也就是最优化信息聚合的问题。
Web 3.0
《纽约时报》商业栏目记者John Markoff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们对Web 3.0或者说是语义网的商业兴趣正在凸现。”这句话虽未对Web 3.0给出明确定义,但不管怎样,语义网这一概念在《New York Times》商业栏目中的出现,我们也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语义网(Semantic Web)之路

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

语义网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因为网中的计算机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软件,在搜索数以万计的网页时,通过“智能代理”从中筛选出相关的有用信息。而不像现在的万维网,只给你罗列出数以万计的无用搜索结果。

目前,在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和OWL(Web Ontology Language,网络实体语言)的支持下,语义网已经成为能够牢牢嵌入现有网页并且能完善RDF知识储备的新科技,而其理念雏形可追溯至10年之前。

1998年,Tim Berners-Lee就提出了语义网的理念。一些人认为它是关于AI(人工智能)的,另一部分人认为它更多是关于语言学的,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关于数据注释的。而维基百科对语义网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使用可以被电脑理解的方式描述事物的网络其实,作为AI的一部分,语义网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围绕着对自我的理解和对与我们相关数据的理解。所以,人们可以在开发Web或研究AI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理解语义网。

在Web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如Netscape建成的一个资源互享环境,Amazon和eBay的市场优势,以及Yahoo和 Google的网站广告模式。资源共享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改变,不过这种分享精神也可能导致所谓的长尾现象。举个买书的例子,在各大网站显要位置推荐的都 不会是最好卖的书籍,但过段时间,这些书的销量就会直线飙升,甚至远远超过一些畅销书籍。在这一过程中,链接是真正让搜索引擎工作的发动机,AI应用程序 必须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才能为我们创造财富。如果仅将其视为一种工具,将很难得到用户青睐。因此,对AI来说,智能设备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如何使用这些工 具将变得更加重要。

也许很多人认为Web 2.0已乏善可陈,但Web 2.0的动向曲线中还是可见不少有趣现象。总的来说,Web 2.0是网络科技的社会进化,它去掉了网络上合作性质的信息发布,加入了Tagging(标签)和Microformats(微缩过程)的技术,使得信息 的产生和选择升级至一个新阶段,这是Web 2.0的本质。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Web 2.0将完成向Web 3.0,即语义网的转变。

web3.0带来新体验

在过去一年中,语义网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得益于RDF语言和能够支持RDF语言的科技的成熟。

与传统结构的数据库相比,RDF数据库拥有诸多优势。针对这些优势,微软于2006年12月在其连接服务框架(Connected Services Framework 3.0)开发者指导中指出,RDF数据库让用户能够灵活地在计划图表中存储当初设计图表时没有考虑到的数据。不仅如此,RDF还可以帮助开发者拉近Web 与数据之间的距离,而这些都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做不到的。随着人们对RDF更多的认可,RDF自然成为了最重要的标准查询语言。

在所有服务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信息搜索服务,作为对RSS高度整合的Web 3.0,搜索也被高度整合。人们只需要输入自己的需求,就可以迅速得到所需信息,甚至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计算机中输入:“我想带我11岁的孩子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度假,我的预算为3000美元。”计算机能自动给出一套完整方案,这一方案可能包括度假路线图、适合选择的航班、价格适宜的酒店等。可以预见,承接Web 2.0的以人为本理念,Web 3.0模式中将会出现各种高度细分领域的平民专家。

即将到来的时代

中国互联网自进入Web 2.0时代后,在近3年内获得了高速发展,这种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基于用户的一个需求点,力图在一个平台上整合所有互联网服务。如博客中国 向综合门户阵营的靠拢,腾讯转型为综合门户。但这些转变更多的只是为了增加流量和提高用户黏性。

第二种趋势是在用户个别的需求点上进行深度挖掘,纵深发展。如淘宝、奇虎和Donews等。这类公司目前仅仅是业务领域的细分,并没有根据人群进行细分, 因此为了提升关注度,他们同样在做综合门户所做的事情,于是纷纷被打上Web 2.0标签,但信息依然散乱,用户依然海量而缺乏细分,而广告主依然因不知该在哪里投放广告而大伤脑筋。可以说,即便借助Web 3.0,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依然还是2.0思维。

真正的Web 3.0不仅止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创建综合化服务平台,关键在于提供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在Web 3.0时代,同一模式化的综合门户将不复存在,如人们看到的新浪新闻首页将是个人感兴趣的新闻,而那些他不感兴趣的新闻将不会显示。当然,这种个性化的聚合必须依赖强大的智能化识别系统,以及长期对于一个用户互联网行为规律的分析和锁定,它将颠覆传统的综合门户,使得Web 3.0时代的互联网评价标准不再是流量和点击率,而是到达率和用户价值。

因此,Web 3.0时代能够赢得用户青睐的公司,一定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而构建的,人性化、友好界面、简单易用一定是其核心元素,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聚合才是互联网的趋势和未来。

文/中国计算机报

Google黑洞

新闻来源:译言翻译
YouTube当年被Google以1,650,000,000买下来的时候不少网站都热血沸腾起来,被Google收购成了无数起步网站的梦想,但是,但是嫁入豪门以后就是幸福的生活吗?不一定的……
Sergey和Larry刚刚买了我的公司。哦.

上个月月底TechCrunch的Michael Arrington报道说Google已进入收购Digg谈 判的最后阶段。几天后Arrington援引不愿透漏姓名的消息来源报道了最新情况:不知出于什么援引Google放弃了这笔交易。Digg这次玩弄 Google完全在意料之中-就像最近几年里每个大的科技公司都有收购Digg的传闻一样-但是对于一些Digg迷来说这次交易的失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 击,“Google是唯一我能想到的能改进Digg的公司,”一条评论这样写道。

这条评论表明-在IT爱 好者眼里卖给Google并不是卖了出去。在硅谷Google是创业者的乐园,不是因为免费食物也不是因为那些奇妙的厕所。凭着他们 平行的内部结构组织和给员工在开发业余项目上的自由,Google被认为还是像一个刚起步的公司那样运作:一个愿意把金钱和开发资源投在永不安分的开发者 身上的公司,他们的目标就是创造下一个传奇。

另一方面,我还是把Jaiku拿出来看看,去年Google收购这一微型博客后-一款被认为是Twitter对手的服务-很快就不再对新用户开放了。再看看JotSpot,一家刚起步的为办公用户提供wiki协作工具的公司。Google在2006年十月份买下了这家公司,十六个月后推出一款版本完全不同的服务,Google Sites,非常不受JotSpot老用户欢迎,他们觉得被无情的抛弃了。

Jaiku 和JotSpot是我称之为Google黑洞现象的代表。尽管Google一向以促进新公司的发展而闻名于世,不少投入这家山景城公司欢迎的怀抱的服务就 从人间蒸发啦。其中的规律:公司被收购。用户们欢呼。公司休耕几个月。用户有点不耐烦了。公司的员工被寄养到别的Google项目上。接下来的几个月公司 继续休耕。用户更不耐烦…

想想Dodgeball的 命运吧,非常有创意的移动服务公司,Twitter,Jaiku和不少依附在iPhone上的定位程序的前辈。公司2003年开始运营,利用他们提供的服 务用户可以发送定位自己所在位置的文字信息。作为回应,你也会收到一些信息,显示附近出现的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2005年Dodgeball的创 建者,Dennis Crowley和Alex Rainert,刚刚完成在纽约大学的研究生学业,正在寻找看好他们服务的投资者,当时他们的服务在曼哈顿的IT人士中间很受欢迎。在所有可能的投资者 中,Google提出的要求是最少的。Google付给Dodgeball一小笔钱和股票-具体的数目没有披露-然后Crowley和Rainert就搬 进了Google设在纽约的办公室。

Dodgeball 的创始人很快就发现他们新的公司的头根本就不对这次收购怎么看好。Google花了六个月才安排了一位软件工程师到Dodgeball。过了一段时间公司 的头头们开始催Crowley和Rainert去做其他的事。两位创始人才明白Google买下Dodgeball只是看重了他们在移动社交型网络商业方 面的理解力,而不是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这两个人在2007年五月份离开Google,Dodgeball网站还在,但是没有人在打理。

从许多方面说Google收购Dodgeball一事只是一个特例。他们是Google上市之初收购的一批公司中的一家,Crowley对我强调说当时转 手 的钱非常非常的少。(Google拒绝对Dodgeball进行评论。)但是这个故事的一些方面也发生在了其他一些Google的收购上。 Dodgeball面临的一个问题就就是技术上的:要把Dodgeball相对简单的代码库移植到Google复杂的内部基础架构上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在移植后,系统的代码会变的非常的复杂,复杂到Dodgeball的创始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此外还有官方的障碍。作为一个刚起步的公司Dodgeball 已经习惯于每个星期增加一些新的功能的做法;在Google,两个创始人被告知首先要得到各层主管的认可(尽管负责Dodgeball的小组已经开始背着 高层领导偷偷地插入一些小的功能上的改动)。

技术问题也在困扰着最近收购的一些公司。去年十月份Jaiku宣布被Google收购的时候公司创始人说他们的网站在短时间内将不会在对新用户开放以配合 Google工程师的工作。三个月后,新用户申请还是无法用,Jaiku在博客上发出一条更新:“实话说,前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解Google上 了,”创始人之一Jyri Engeström写道。四月份的时候Jaiku说他们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解决。五月份的时候一些用户抱怨Jaiku速度太慢Engeström又一次保 证说他们的服务会好起来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短时间内的痛苦,”他写道。“十分感谢和我们在一起!”现在收购已经过去十个月了,Jaiku还是没有对新用 户开放。在这段时间内Twitter(它也被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技术问题所困扰)和Friendfeed,另外一个这就是在做的事的起步公司,新的用户都 在增加。两家碰巧都是前Google员工创建的。

Google一位发言人向我保证说Jaiku的延迟和收购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 这是任何尝试做热门服务的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一次采访中Google负责收购的副总裁David Lawee大略的介绍了一下Google在买下公司之后采取的严格措施。所有预期的交易都会得到Google执行管理团队的同意,每次收购都会有专人负责 整合相关资源-设计,公关,销售等等-保证新公司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正常运行的一切。

Lawee 也承认把一家新的公司搬到Google的系统里非常费劲,他也表明Google在预测移植技术难度方面是非常精确的。Lawee提到一般的移植要花三到六 个月的时间,但是移植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YouTube,作为Google的大宗收购之一,现在每分钟会收到12个小时的视频,如果单靠 YouTube自己这个速度是根本想都想不到的。

Lawee还反对Google黑洞的说法-尽管公众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结果,被收购的公司在大的方面对Google还是有所影响的,他讲到。早在2006年Google收购了Measure Map, 一款颇受博客用户欢迎的查看自家网站流量的工具;这项服务从收购之日起就不再对新用户开放了。但是Google不是为了Measure Map才收购Measure Map,Lawee说。他们收购这家公司这样他们可以把上面的功能用在另一款Google查看流量的程序上了,Google在线流量分析-“并且我们真的 这样做了。”Google也在为JotSpot做同样的转型打算,据Lawee描述,“这家公司正在进行的开发计划非常令人振奋。”JotSpot用户可 能不喜欢对这项服务的改动,他说,但是在台下,JotSpot的员工正在Google努力的工作。

想想Google的历史,Digg迷应该为交易的失败高兴而不是失望。迫切期望看到Diggoogle的Digg用户说相对于被微软或者是别的科技巨头收 购,这种境遇要好的多。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TechCrunch的Arrington报道说Google打算把Digg整合到Google新闻里 -这意味着大G并不想让Digg保留原来的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收购消化不良问题不只发生在Google一家:一般说来把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整合到一家公司引起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我打电话给Jason Fried,37 Signals的头,非常成功的网络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小公司制作软件,他们就坚定不移的要保持独立。“你招到非常不错的人,然后你把他们放到大公司里,但是那些政策就把他们给搞晕了,”Fried解释说。“把小公司放到大公司里他们本来的好东西也都给抹杀了。”

这就是发生在Jaiku身上的事吗?他们正在做一个超级秘密的可以一下打倒对手的社交型网站-还是成了没人问没人管的苦孩子了?还有那家Google一年前买下的挺不错的刚起步的电信公司GrandCentral-为什么还不对新用户开放?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现在所有的细节都牢牢地粘在黑洞里了。

浏览器最新趋势报告:Firefox有望明年夏天超越IE

如今微软一直霸占着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第一的地位,但是毕竟那都是收俺们RMB的啊。于是开源软件越来越受欢迎了。前段时间的《操作系统(OS)占有率报告》中了解到Linux系统呈现上升的趣事。今天得到的浏览器占有率报告的同样是开源(Firefox)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更有预言:Firefox有望明年夏天超越IE。
预言是有根据的:

先来看看浏览器的2008年的趋势(VIA)

明显可以看出firefox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从一月的36.4%到七月的42.6%。来看看Monkey_bites所做的趋势图。

http://howto.wired.com/mediawiki/images/Browser-timeline.png

按照这样的趋势图,如果这样发展的话,明年的夏天Firefox将会超越IE。

虽然在6个月中和一年当中IE7都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IE6的急剧下降,总得来说Firefox慢慢蚕食着IE的市场,所以这样的预言完全是有可能的!于是有人这样幻想:会不会有一天浏览器市场将会是开源的天下呢?

我想:有可能!

原文地址:http://an-liu.cn/net-news/post/348.html

中国网通尴尬:奥运会告别演出 品牌将消失

四年前,中国网通签约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时候决不会想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在某种意义上,竟然成了中国网通——这个品牌在公众视野中的告别演出.
四年间,中国网通不断加大在奥运品牌营销上的投入,而如今这一切将成为没有结局的故事,随着新联通的即将挂牌,中国网通的名字将会消失.
巨额投入

作为奥运合作伙伴,中国网通投资大致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司作为奥运合作伙伴给奥运会的赞助,其数额通过中国网通和北京奥组委谈判决定;一部分投资用于场馆通信设施的建设和中国网通专门为奥运会提供的通信服务,此外,就是巨额的营销费用,包括营销活动和广告投入.

相对于其他奥运合作伙伴来说,中国网通似乎为奥运付出了更多的投入.中国网通奥运总指挥部总指挥赵继东曾公开表示,网通投资了14.7亿元用于奥运会固定通信网络建设,开发了三大类26项奥运通信产品.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计划,奥运合作伙伴可以享受全面的一揽子计划,产品类别众多,营销期长达五年.中国网通在近几年中,为奥运营销的活动曾经让人眼花缭乱.

2005年7月,中国网通正式启动的奥运战略,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奥运品牌宣传攻势,并开发出 “完美服务”、“便捷信息”、“价值提升”等三大系列奥运产品,在此后的几年中,中国网通相继推出“中国网通宽带奥运社区行、宽带奥运乡镇行、宽带奥运校 园行、宽带奥运城市行”等活动,据业内人士估算,网通在奥运宽带战略和营销活动的总体投入不低于20亿元.

中国网通有关奥运形象的户外广告曾在全国各大城市铺天盖地,其品牌广告宣传片曾在央视黄金时间内播出.

中国网通市场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网通与北京奥组委签订合作合同后,就开始着手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合作、业务创新和市场拉动四大奥运营销计划,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今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的现实.重组后网通品牌不复存在,曾经为网通品牌所做的许多努力和巨大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戏剧性改变

2004年,中国网通的领导做出了两项重要的战略决定,一是签约北京奥组委成为奥运合作伙伴.另一个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痛陈当时电信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并呼吁采用重组的形式来改变这种困境.

事后证明,这两项决定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网通的命运.2004年7月22日,中国网通签约北京奥组委的时候,集团高层那时候并没有想到,中国网通最终成为了这场重组中的被兼并的对象.

电信重组的主角国资委的考虑是,联通和网通的合并,其后新公司由谁主导,由于联通是中国改革和打破垄断的标志,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保留联通的名字;另一方面,网通的实力越来越弱,而且日子不好过,因此网通的品牌消失.

2004年是中国新一轮电信重组的酝酿期.这一年,中国网通希望通过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打造宽带和国际化战略.当时,中国网通掌门人张春 江提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奥运会”,中国网通希望通过跻身奥运兵团而实现转型和国际化,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 供商”进军.

如今,一位中国网通员工却这样感叹道:“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国网通好不容易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结果却是突然之间品牌没有了.”

一个央企几十亿元的品牌再造投入和一场涉及到几千亿元的国家重点行业的重组相比,其重要性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网通的命运.

Google 与 Microsoft 的最佳面试题

新闻来源:pingdom.com
这是位于瑞典的著名网站在线状态检测服务商 Pingdom 的招聘试题,当然他们的试题全来自 Google 与 Microsoft。
Google 面试题

  1. 一辆轿车里面可以塞入多少个高尔夫球?
  2. 假设你被缩小到一枚硬币那么大,你的质量也同比例缩小以保持你的密度不变。你被投入一个空的玻璃搅拌器,刀片将在60秒之内启动,你该怎么办?
  3. 全世界共有多少调琴师?
  4. 有一个国家(我发誓不是中国 – 译者),人人希望生男孩,每个家庭都会不断地要孩子,如果是女孩,会继续要,直到生下男孩为止,最终这个国际的男女比例将是多少?
  5. 请用编程语言描述一只鸡。

Microsoft 面试题

  1. 你有一桶软糖,有红的,有蓝的,有绿的,你闭眼从中抓出两块你喜欢的颜色的,你需要抓多少次,才能抓到两块颜色一样的?
  2. 中间只隔一个数的两个质数被称作质数对,如17,19,请证明质数对中间的数总能被6整除(假设它是大于6的)
  3. 机械钟在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叠,一天当中,时针和分针会重叠多少次,你如何找出重叠的准确时间。
  4. 一架波音747有多重?
  5. 假设有一个盘子,在桌子上象唱片那样旋转,盘子一般是黑的,一般是白的。你有无数多个感光计可以支配,你需要在盘子周围多少个感光计才能探测出盘子的转动方向?它们怎么放?

最后,因为 Pingdom 是瑞典的,所以,他们还从宜家拿了一道面试题:

IKEA job interview joke

WordPress 2.6.1

WordPress 发布了 WordPress 2.6 一个月后,WordPress 再次发布了其升级版本 WordPress 2.6.1 正式版。WordPress 中文站已经根据该版本制作了相应的中文版,提供给 WordPress 中文社区的爱好者们。WordPress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个人博客平台。使用 WordPress ,你可以轻松地架设自己的博客网站。由于社区各类资源众多,WordPress 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个人博客平台。

WordPress 2.6.1 是在 WordPress 2.6 基础上,继续维护的稳定版本。该版本主要修复了 WordPress 2.6 所存在的一些 bug 。如果你现在使用的是 WordPress 2.6,那么我建议你升级到 WordPress 2.6.1 。

WordPress 2.6.1 主要修正的问题包括,改进了国际化的支持,增加了后台从右到左的排列方式,以支持波斯语和希伯来语;对于 Windows 主机用户,修正了永久链接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曾经介绍过该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针对 IE 浏览器用户,修正了图片插入和快速发布功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了解全部的修正记录,你可以访问这里

点击下列链接直接下载:

WordPress 2.6.1 中文版(zip压缩包):
http://wordpresschina.googlecode.com/files/wordpress.261.chs.zip

WordPress 2.6.1 中文版(gz压缩包):
http://wordpresschina.googlecode.com/files/wordpress.261.chs.tar.gz

WordPress 2.6.1 中文语言包(zip压缩包):
http://wordpresschina.googlecode.com/files/wordpress.261.chs.languages.only.zip

WordPress 2.6.1 中文语言包(gz压缩包):
http://wordpresschina.googlecode.com/files/wordpress.261.chs.languages.only.tar.gz

Javascript 2 前途尘埃落定

新闻来源:webmonkey.com
作为 Web2.0 时代众多 Web 功能动力源泉的 Javascript 技术,以及其规范标准 ECMAScript ,曾一度被指出需要做出改进, 这一改进曾由两个工作组并列进行,一是由 Adobe, Mozilla, Opera, 以及 Google 等主导的 ECMAScript 4 小组,另一个是 Microsoft 和  Yahoo! 主导的 ECMAScript 3.1 小组。日前,这两个小组达成一致,推出 ECMAScript Harmony 项目,旨在对这两个工作组各自的 ECMAScript 标准进行统一,以共同推动 Javascript 2 的发展。
JQuery 的创始人,Mozilla 公司的 John Resig 在其博客中对 ECMAScript Harmony 项目做了详细解释。

ECMAScript Harmony 最大特点是,Javascript 2 中很多被期待的,非常重要的改进都被取消,比如,类似 Python 的 package 与 namespace 功能,关于 ECMAScript 4 (Javascript 2 的基础)的详细功能清单,请参阅 Google 一份文件

尽管取消了很多功能,Resig 认为,ECMAScript Harmony 项目的方向是对的,在 ECMAScript 上有话语权的众多公司(Mozilla, Microsoft, Apple, Opera, Google, Yahoo)之间达成一致意见,对用户来说是有好处的。

ECMAScript Harmony 项目将实现以下目标:

  1. 在各方的参与下,将重点放在 ECMAScript 3.1,并于明年初推出两个可以共存的版本。
  2. ECMAScript 3.1 的后期扩展工作,新工作将比 ECMAScript 4 更保守一些。
  3. 一些 ECMAScript 4 中的功能将被取消,如 package, namespace。
  4. ECMAScript 4 中的一些想法被重新设计以保持同 ECMAScript 3.1 的一致。

JavaScript 并非唯一基于 ECMAScript 标准的语言,Adobe 的 ActionScript  也基于 ECMAScript ,但 ECMAScript Harmony 项目对 ActionScript 是否带来影响目前还不得知。

Windows 7 到来时,你的PC准备好了吗?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Windows 7 就要来了,你的PC准备好了吗?这看起来像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然而,在Vista崩溃的情况中,许 多系统被鉴定为“Vista能力问题”的地方被证实是:诊疗新的Windows兼容硬件的过程已经呈现出新的复杂性。你不能简单地指望美国微软公司提供一 个对Windows系统需求的忠实评估。当“Vista能力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微软公司的合作供货商也没有比微软公司做得更好。

因此,InfoWorld开发Windows 7兼容性测试窗口小插件的动机是:人们需要一个真正独立的、能够评估PC对运行下一个Windows版本的适应性的工具。

我们希望给你提供一个忠实的评估,即对你的PC运行环境、硬件配置因素、近期负荷水平和工作量组成进行评估。

如何开始?

注意:当使用所有的Windows Sentinel窗口小插件时,你首先要注册你的免费Windows Sentinel帐号(Windows Sentinel account), 即Devil Mountain Software公司根据多年的经验为Microsoft 公司和Intel 公司开发了基于系统性能的帐号。

首先,你需要注册、下载并安装InfoWorld的Windows Sentinel页面上的DMS追踪系统代理(Clarity Tracker Agent),并允许它收集在正常使用期间的几个小时的数据,然后,装载窗口小插件,看看你的PC是否合格。

你可以通过访问InfoWorld.com的Windows Sentinel页面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个窗口小插件期待着什么?

这个窗口小插件是从分析系统的硬件开始的,特别是分析CPU的类型和速度及内存的大小。

与源于OS的Vista一样, Windows 7将毫无疑问地征收同样的束缚它原有东西的性能“税”(CPU高效全面地利用是通过横跨厚重的线池传播的)。经验表明,要用Vista得到可接受的性能,你至少需要两个CPU核。

Windows 7将发扬这个高底线,同时还介绍新的工作量(诸如触摸界面和网络服务)。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不能支持一个post-Vista Windows平台时,错误地在少于两个核的系统,或小于2 GHz的多核系统的PC侧面贴警告标签。与给Windows Vista大量的随机存储内存(RAM)一样,我们设置2GB作为Windows 7的最小内存配置。

接下来是分析当前的系统“重压”水平。在这里,窗口小插件检查系统装载的三个关键区域:最高CPU饱和状态、最高内存压力、和最高输入/输出(I/O)连 接。通过评估一系列的、有利的、起作用的因素,例如等待执行的线程的数量,为每一个区域计算出一个混合的指数,然后,取这些指数的平均值,看看系统是否已 经处于很重的负荷状态。

无论如何,一个负担过重的PC将有一个非常困难的、支持一个类似工作量的、另外的、甚至更复杂的操作系统的时间。换句话说,如果今天Vista使你的空核怪物挥汗如雨,明天Windows 7将使它痛不欲生。

最后,窗口小插件对你当前的工作量组成进行彻底地检查。一个Windows PC的从用户到用户的工作量组成能够大大地改变。在一些情况中,少数的任务消耗了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其它工作量横跨许多不连续的任务展开,每一个任务产生多条线程。

考虑到前述负荷水平因素,通过窗口小插件确定数量,一个工作量的间隔进一步限制了一个给定的PC运行Windows 7的适应性。节省出的工作量空间可以提供给额外的操作系统。

Win 7的兼容性

请注意:Windows 7兼容性测试窗口小插件是一个获得系统运行post-Vista Windows操作系统适应性的愉快并容易的方法。但它绝不是全面的,应该不能代替逐条的软件测试和评估过程。这些详细的测试和评估过程是一个企业台式电脑策略的一部分。

毕竟,Windows 7在2010年前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它的最终要求是什么。当然,随着我们了解的更多,我们将相应地调整窗口小插件。

所以,记住!当窗口小插件标记显示不能运行Windows 7的系统,事实上可能能够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支持Windows 7。同样地,我们相信的可以运行Windows 7的系统,可能由于负荷要求的改变而不能运行Windows 7。

作者简介:Randall C. Kennedy 是InfoWorld测试中心的一个贡献突出的编辑。他撰写了企业台式电脑与Windows Sentinel方面的博客。

W3C 发布 XHTML Basic 1.1 及移动 Web 最佳实践

新闻来源:W3C
W3C 近日发布两项标准,XHTML Basic 1.1移动 Web 最佳实践 1.0。这两项标准均针对移动 Web,其中,XHTML Basic 1.1 是 W3C 建议的移动 Web 置标语言。W3C 从移动 Web 最佳实践中总结了 10 条最基本的规则

  1. 为多种设备设计一致的 Web 网页。在设计移动 Web 网页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各种设备,以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
  2. 依靠 Web 标准:在一个拥有各种设备的市场中,Web 标准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
  3. 避开移动设备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不要弹出窗口,不要使用嵌套的表格,不要使用 Frame。
  4. 要了解移动设备的限制: 移动设备一般不支持 Cookie, Javascript 等技术。
  5. 对导航进行优化:使用清晰,简洁,最小化的导航系统。
  6. 对图形和颜色进行检查:不要使用高分辨率的图片,要根据移动设备可能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支持的色彩与对比度对图形进行检查,确保它们显示正常。
  7. 求小:页面显示尺寸,文件尺寸,CSS 尺寸要尽可能小。
  8. 节约使用带宽:不要使用自动刷新,重定向等技术。不要过多引用外部资源,要好好利用页面缓存。
  9. 要方便用户输入:移动设备的输入方式非常不好用,要尽可能为用户输入提供方便协助。
  10. 要考虑到那些忙碌的用户:忙碌的用户时间很有限,移动 Web 提供的信息要精简,明确。

XHTML Basic 1.1
移动置表语言有众多分支,XHTML Basic 1.1 的发布,为移动置标语言提供了一个标准, XHTML Basic 1.1 包含以下新功能:

  1. 新增 XHTML 表单
  2. 新增内置事件
  3. li 对象新增 value 属性
  4. 新增 target 属性
  5. 新增 style 对象
  6. 新增 style 属性
  7. 新增 XHTML 展示模块
  8. 新增 inputmode 属性

你可以到 mobileOK checker 对你的移动 Web 进行验证,以测试其是否对移动设备友好。

微软及伊坎害雅虎上半年付3600万美元咨询费

雅虎在最近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透露,该公司在2008年上半年用于向银行家和律师咨询的费用高达3600万美元.
这些资金主要是为了应对微软的收购和激进股东卡尔-伊坎(Carl Icahn)发起的代理权争夺战,另外还有其它的诉讼咨询费用.
在这3600万美元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支付给了高盛、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Moelis & Company这三家顾问公司.在雅虎应对微软收购并考虑其它的战略抉择时,这三家公司负责为雅虎提供咨询建议.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律师事务所则向雅虎提供了法律建议.

雅虎的这3600万美元并未包括7月份的花费.实际上在整个7月份,雅虎还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说服股东不要在股东大会上给卡尔-伊坎投票.博客网站PaidContent.org还表示,雅虎还有很多无形开支,如“浪费的时间、转移的国内资源,以及注意力的分散”.

在这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雅虎还透露了与谷歌(Google)签署的广告搜索合作协议所涉及的部分条款,但保留了财务条款方面的细节.今 年6月,雅虎在多次拒绝微软的收购报价之后与谷歌达成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雅虎将在其搜索系统中显示谷歌提供的广告.双方合作不仅引起了相关机构的严 格审查,而且招致了主要竞争对手微软的不满.微软表示,雅虎与谷歌的合作不利于在线搜索市场的发展.

垃圾邮件借IE7做诱饵散播木马 伪称来自微软

近日安全厂商发现了一种新的垃圾邮件,假冒IE7之名来推送恶意软件感染用户。
这种垃圾邮件的主题是“Internet Explorer 7”,邮件正文中只有两个链接,一个是“下载最新版本IE”,一个是“关于这封邮件”,后者伪称该邮件来自微软官方。
如果用户点击了邮件中的下载链接,会打开一个假冒的浏览器网页,被告知下载一个名为“update.exe”的文件,文件大小为136KB,而这个可执行文件将会感染用户的计算机并下载恶意软件。

上个月还发生了一次类似策略的攻击,不过那次垃圾邮件发送者使用的诱饵是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裸照”。

将恶意软件伪装成合法软件来诱骗用户进行下载,这已经是黑客们经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上周Adobe曾发布了一份安全告警,称有不法分子将恶意软件伪装成其Flash浏览器插件。

用户如果希望下载IE7,最好选择微软官方站点,而且通过Windows自带的自动更新服务也可以获得这一浏览器。

GMail 因供电问题而暂时中断

当地时间本周一,谷歌公司称其解决了“Gmail”邮件系统短暂的“无法连接”故障,系统恢复了正常工作.
有报道称,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一下午五点,谷歌Gmail邮件系统出现“无法连接”故障.但紧接着谷歌在其Gmail服务“帮助中心”站点发布信息称,“这一故障已得到解决”.

查看:We feel your pain, and we’re sorry

谷歌称,引起Gmail邮件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是邮件系统“供电中断”所致,谷歌并提醒用户不用担心:短暂的邮件传输延期不会给用户造成损失,所有的邮件收发都十分安全.

据悉,位于美国、加拿大以及印度的谷歌Gmail用户纷纷报告了这一问题,而且Gmail服务中心以及谷歌的员工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内部账号出现了服务暂时中断.

http://www.techcrunch.com/wp-content/uploads/2008/08/gmaild.jpg

http://www.techcrunch.com/wp-content/uploads/2008/08/unknown.png

评论:Google让我们变得更愚蠢吗

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所有媒体都会对我们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它们无所不在,改变着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社会……所有的一切 都会变 化.传媒即按摩.(麦克卢汉曾提出传媒即信息(message)的经典理论.但他同时也给出传媒即按摩(massage)理论,指出媒体的精神按摩作 用.)信息和按摩虽一字之差,却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只有了解了媒体作为环境的影响,才能理解由此引发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麦克卢汉虽然没有亲历互联网革命,但他早已预见这场变革将给人类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字母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忘性,因为这不会花费他们的记忆;人们转而信任外在的字母,而不再动用自己的记忆和思考.”

“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

“Google让我们变傻了吗?”这是著名科技作家尼可拉斯·卡尔抛出的疑问.因为他正为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而不安:“我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尤 其是在阅读的时候.从前,全身心地融入一本书或长篇文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已不是这样了.我才看完一两页,注意力就无法再集中,而是愈发焦躁,总要 找些别的事去做.我不得不努力地让自己回到书本,这使得阅读成为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周围的大部分人一样,卡尔已经习惯于互联网的世界———上网搜索、浏览、也在网上发表作品,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作家卡尔而 言,互联网是再好不过的助手,只要输入几个字母,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而不用花大把的时间在图书馆检索.即使在不上网的时候,卡尔也习惯在网上看 新闻,浏览博客,或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

今天的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它不仅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外在变化,也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跳跃式”阅读替代细嚼慢咽

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指出,“媒体不仅只是被动的提供信息渠道,而是在传输资源的同时改变思考的模式”.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变革更是如此:对于习惯了纸 张和书本的人们而言,高速网络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深度思考.大脑处理网络信息的方式正如网络本身一样———是对信息流的高速传输,而非细嚼慢咽.

卡尔就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人们习惯在文字的海洋潜水,现在则在奔腾的信息海洋上冲浪!这样的变化显然不止发生在卡尔一个人身上.网络写手斯科 特·卡尔普也在博客中提到,曾经酷爱读书的自己完全放弃了阅读印刷作品.“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如此倚赖网络,这难道只是因为方便,还是我的思考方式 已经变化了.”

密歇根医学院教授布鲁斯·弗里德曼也在博客上写道,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他的思维习惯.“现在我已几乎完全丧失了阅读稍长些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 纸上.”弗里德曼告诉卡尔,他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片断式”特性,这反映了他上网快速浏览多方短文的习惯.“我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了.我失去了这个能 力.即便是一篇超过了三四段的博文,也难以吸收.我就只扫一眼.”弗里德曼说.

人们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特殊阅读习惯正在得到验证.伦敦大学的学者最近公布了一个有关网络阅读习惯的研究结果.在这个为期5年的项目中,研究者提取了两个学 术网站的电脑日志.它们分别由英国图书馆和英国教育协会运作,提供电子期刊、电子书及其他文字信息的在线阅读,一直拥有大批网上读者.

通过对电脑日志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个网站的访客都喜欢“匆匆掠过”,总是从一篇文章“跳跃”到另一篇浏

览,而且几乎不会看已经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一篇文章后,通常读上一两页,然后就转到了别的网站.有时他们会把长篇文章保存下来,但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会回头再读.

研究者在报告中结论称:很明显,用户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出现:网民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间进行着平行式“海量浏览”,为的是很快得到结果.也可以说,人们上网正是为了避开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网络让注意力愈发分散

卡尔和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的迅捷和内容丰富带来的一大副产品是扰乱注意力,让人无法专注于某个事物.心理学研究人员指出,没有人能同时写邮件和打电话,因为大脑无法如此迅速地转移注意力,而长期的“一心二意”导致的后果可能和吸烟一样危险.

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在新作《正在到来的黑暗时代》中警告说,当我们的注意力愈发分散,沉溺于走马观花式的认知,我们可能沦为介于人和机器之间的半成品.

互联网兴起之初,人们总谈论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变革———过去父母们需要在图书馆苦苦搜寻才能得到的信息,他们的孩子只需轻点一两下鼠标就能得到.但现实并 非这样简单,研究显示,青少年访问的网站中,90%都是社交类网站,相比起在网络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年轻人更喜欢沉溺于网络的社交群落.在《最愚蠢的一 代:数码时代如何让美国人变得更蠢》一书中,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雷描绘了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法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来读完一本书,甚至无法用 心领会一首诗的含义.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所拥有的网友数量让他们的父母难以置信,这样的交往方式也更让人担忧.研究人员曾对一位24岁青年的电邮通讯进行了5年的跟踪研 究,他们发现,这位年轻人的网上联系对象超过一千万人,但多数的联系都陷于肤浅的交流,因为在互联网上缺乏现实世界中交往的深度和复杂.

如果你在社交网站Facebook或MySpace注册,不出几个小时,就能“朋友遍天下 ”.但是这很难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互联网的友情能像闪电般诞生,也能同样快地终结.杰克逊由此担心,网络可能危及年轻人在真实社会的社交———他 们可能习惯于随心所欲的喜欢或憎恨某个人,由此抛弃现实社会中真实友情所依赖的考验和坚持.

“效率”和“直接”至上影响阅读

由于网络承载的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今天的人们显然要比20、30年前读到更多的东西.但这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或许也代表着新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认知.

“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玛雅妮·沃尔夫说:“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也因此担心,将“效率”和“直接”至上的新阅 读风格可能会损害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今天人们上网阅读时,扮演 的角色只是“信息解码器”.人们在专注地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文本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精神联想力,都被我们抛弃了.

沃尔夫解释说,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技巧,不像语言那样是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将看到的字符翻译成可以理解的语言.而阅读所 需的媒体和技术则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意表文字的人,如中国人,和使用字母的人在阅读时相比较,神经环路上有明显不同.这样的区别在 大脑各个部位都有出现,其中包括掌控核心认知功能的区域.因此,也可以这样推测,在线阅读和读书读报也会产生不同的神经环路.

Google谷歌中国奥运会专题页面上线

虽然现在,你在首页并不能够通过连接进入,但是通过直接输入网址,已经可以看到谷歌中国为本届奥运会特别制作的特别页面了,其中包含了各产品导航、金牌榜、地图、Google Earth地图网页版,其中,谷歌地球探索网页版这需要安装插件。

谷歌中国奥运会专题:http://www.google.cn/2008/

×除注明外均为原创,若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自与G共舞本文链接及本声明.

语义一致与合理命名,及常见错误

转自http://www.junchenwu.com/2006/01/buttoninput.html

一句话概括主题:<button>具有<input type="button" ... >相同的作用但是在可操控性方面更加强大。

HTML 4.01规范Forms部分指名表单有以下几种控制类型:buttons, checkboxes, radio buttons, menus, text input, file select, hidden controls, object controls. 其中除了buttons/menus/object controls之外,都是由<input>完成。

我这里说的是<button><input>

<button><input>

规范中指名:可以用<button><input>来做表单按扭。不同的按钮类型请参考这些元素的详细定义。要注意的是<button><input>支持更丰富的表现功能。

一些区别

大家都知道<input>可以这样用(实际上是一定要这样用):<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一定要这样闭合。而不是:<input type="submit" value="OK" ></input>。因为起始标签为必须,而关闭标签是禁止的。

<button><input>更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包含内容。它的值并不是写在value属性里,而是包含在标签中。如:<button>OK</button><button>的起始标签和关闭标签都是必须的。这样你便获得了样式化的主导权。

你可以这样写:<button><strong>OK</strong>, I do.</button>,甚至是插入图片:<button><img src="button.gif" alt="" />, it's great.</button>。有点类似于<input type="image">,但是显然强大多了。

最后要注意的是,被<button>包含的图片,不能使用热点地图,即不能<img src="foo.gif" usemap="..." />,这是不合法的。当然也不能再包含诸如input, select, textarea, label, button, form, fieldset, iframe,和isindex(不推荐使用)元素了。

(X)HTML Strict 下的嵌套规则

下面是一份在 HTML 4 Strict 和 XHTML 1.0 Strict 下必须遵守的标签嵌套规则,比如你不能在 <a> 里面再嵌入一个 <a> 这样的约定。

说明:

  •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文中的标签使用了大写(根据 XHTML 的规则,元素名必须小写,比如 <html> 而不应是 <HTML>
  • 小写的单词表明一组或一系列 HTML 标签
  • 每一项条目(标签)后都跟随一组标签列表,如果没有这个列表,那么表明该条目(标签)内部不允许包含任何标签。这意味着该条目内部只能包含纯文本内容(#PCDATA,见下文)。如果注明 (empty),这意味着该条目内部不允许包含任何形式的内容。对于 flow,inline,block,OBJECT 和 BODY,其内部允许包含的内容在文中会单独给出。
  • #PCDATA 的意思是“parsed character data”,即纯文本内容(不包括任何 HTML 标签,但是转义内容可以存在,比如 &auml;&#228;
  • CDATA 的意思是“character data”,这意味着不包括转义内容的纯文本内容,详细内容可以参考CDATA Confusion
  • excluding … 意即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包含所列的元素
Allowed Nesting of elements in (X)HTML Strict

allowednesting

注1. 以上内容基于 [HTML 4.01 Specification] 的 Strict DTDJunChen 翻译自 Allowed nesting of elements in HTML 4 Strict (and XHTML 1.0 Strict)

注2. 对于 XHTML 1.0,基本上一致,不同点如下:

  • 对于 <script><style> 的内容,在 HTML 4 里是 CDATA 而在 XHTML 里是 #PCDATA
  • 在 XHTML 中,<table> 标签后可以紧跟一个 <tr>,而在 HTML 4.01 里,不允许这样,不过 <tbody> 标签又是可以省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代码中的 <table> 后紧跟 <tr>,对于 HTML 4.01,会隐性的生成一个 <tbody> 标签,而在 XHTML 里面就没有。这会影响到样式表使用 tbody 作为选择器。

Google发布Insights:让你知道世界在搜索什么

访问:Google Insights

Google在提供准确的搜索服务的同时,一方面也在进行着数据采集和挖掘的工作,最新的Google Insights就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我们可以把Google Insights看做是Google Trends的升级版,在Google Insights中,只要您键入所需要的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全世界和您有着同样兴趣的用户的搜索情况,并且可以按时间(2004年以来),按类别,按区域进行筛选,帮您了解相应关键词的受关注程度.

电信重组 小灵通该如何绝路逢生

如今的小灵通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电信重组后,小灵通将何去何从,成了时下人们讨论的热点.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08年4月电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4月,我国小灵通用户数为7948.8万,比2007年底减少 505.7万.而不久前,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接收联通C网后,公司的小灵通业务将首先受到冲击.笔者理解受到冲击不是一般的冲击, 它关系到队伍能否巩固,是否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我国小灵通自1997年开通,已走过11个年头,巅峰时期用户数逼近1亿.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小灵通环保、耗电省,尤其是与手机相比资费异常便宜,以广东省为例,小灵通在本地拨打市话和长途电话均只需0.09元,仅为手机资费的 1/5.另外小灵通在一些发达省还能漫游且同本地消费标准一样,如:如浙江小灵通用户在安徽漫游可以免费接听所有来电,拨打电话同样为0.3元/分钟,资费仅为手机资费的1/2甚至更低.这么多优势怎么难以健康长寿?

从近1个亿用户跌至近8千万,而且今年前段时间跌得更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原因不外乎就是不能完全漫游,接听信号较差.这人都是要活动,要交流,有的人活动频繁,有的人偶偶也得出差,不可能在一地呆上一辈子.出门在外那小灵通只能当作摆设,没有它用,这还不打紧,只是亲朋好友只知道小灵通的号码,换了其它新号,很多时候联系不上,万一遇到急事要事那才真要命.当然也有一些很少出差的人,那就是一些老太太和小孩,这部分人毕竟使用通讯工具少,成不了主力军.
小灵通话费低,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这点上来说是很得人心的,更重要的是小灵通能起到降消其它通讯话费的作用,目前与手机抗衡的只能是小灵通,小灵通的问世与发展,使电信市场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增强了竞争力.正因为小通的出现,中国移动才得以震动,资费有所松动,服务有所改变,正是它的出现,将高高在上的手机话费“拉下马”.小灵通不能是一个匆匆过客,它应该稳住阵脚健康发展,这不仅是业内人士的渴望,更是公众的期待.
要使小灵通重新再现辉煌,就得在漫游上下功夫,在信号上做文章,这就要进行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就得着眼于当前,立足于长远,这创新就得加大投入,吃点眼前亏.可喜的是,中国电信一高层表示:“我们的思路很清楚,拿到移动牌照后,小灵通也可以全国漫游,然后和CDMA用户一起,逐渐升级过渡为 CDMA2000用户.”这就是说,小灵能在不久的时间里将脱胎换骨,能与手机媲美,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决定小灵能能否继续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们喜爱小灵通,不仅在于交费低,更重要的是希望市场多一个竞争对手,把不合理的资费,不如人意的服务得到改善.人们期望小灵通的存在壮大正是基于此点.

Ubuntu获得Linux World Expo 2008 “最佳桌面方案”称号

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举行LinuxWorld Conference and Expo 2008上,Ubuntu因为对Linux桌面化的贡献而获得了“最佳桌面方案”称号.
本次评奖共设12个奖项,专门授予对Linux和开源事业发展有突出创新贡献的社团.目前Ubuntu在22个国家拥有机构和雇员,Ubuntu本身也是Linux发行套件中在桌面平台最受欢迎的一个.以下是所有奖项:

閱讀全文

雅虎爆“做票”丑闻 杨致远再面临信任危机

雅虎公司董事选举爆出“做票”丑闻.昨日,由于股东们的强烈质疑,雅虎公司不得不再次清点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新的投票结果公布,包括CEO杨致远以及董事 长罗伊·博斯托克的支持票由高票当选,大跌至60%,接近“下课”边缘.而雅虎方面给出的解释仅是“由于技术性原因,反对票被漏计”.“这绝对是雅虎公司的丑闻,也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雅虎股东对雅虎借口“算错票”为由推脱责任极为不满.

8月2日,雅虎董事会选举.原本业内认为,由于股东不满雅虎管理层强硬拒绝微软446亿美元的并购计划,很可能对董事会投不信任票.甚至有人预测,雅虎董事会将遭遇大换血,原董事会9名成员将一个不留.
不过公布后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所有原董事会成员均以超过75%的支持率高票当选.备受争议的现任CEO杨致远的支持率更是高达85%.这立刻引发了股东们的强烈质疑.雅虎第一大股东Capital Research基金管理公司当即表示,要求第三方验票机构重新计票.
雅虎被迫重新清点票箱,并且更正投票结果.更正后的投票结果显示,5名董事会成员得票率大跌.CEO杨致远的支持从85%下跌到66.3%,董事长罗伊·博斯托克的支持率更是从79.5%跌至60.4%.
雅虎股东对于雅虎董事会借口“技术原因”导致计票错误极为不满.有股东质问“不要再自欺欺人,为何他们只算错了反对票!”分析认为,面对计票丑闻,原本就面临信任危机的雅虎董事会和管理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目前,要求杨致远下台的呼声越来越大,和董事会投票前惟一不同是的,股东还要求所有在“错票”事件中支持率大跌的4名董事会成员陪杨致远一起“卷铺盖走人”.

QQ for Linux的后续改进计划

QQ for Linux的版本发布后,终于可以扔掉EVA了,就是现在在这个ubuntu上,常使用的QQ就无法使用EVA,虽说现在的版本确实不够完善,比如无法使用传送文件,没有聊天记录保存,但是起码能正常的使用到QQ了,而且没有花哨的功能,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今天在腾讯论坛上看到了QQ for Linux的后续改进计划,看来使用linux又多了一分肯定。期待中!

计划改进如下:2008-8-6 15:37:03 更新:

近期会优先解决以下问题:
1、支持后台Tcp连接方式
2、降低安装包对软件系统的需求
3、发布支持64位版本的安装包

在后续的版本中,将会合入以下功能:
1、支持截屏
2、支持发送自定义图片(截屏)
3、和好友间传输文件
4、支持来消息的声音提示
5、支持群管理
6、支持好友分组的管理
7、支持好友备注的显示
8、优化稳定性和性能

雅虎任命伊坎加入董事会 原董事科蒂克辞职

雅虎周三如约宣布任命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加入公司董事会.伊坎此前曾发誓要发动一场代理权争夺战,驱逐雅虎公司整个董事会,并用自己指定的人选取而代之,但后来雅虎和他和解,答应让他加入公司董事会.
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里,雅虎一如预期同时宣布董事会成员罗伯特·科蒂克 (Robert Kotick)已在上周五雅虎年度股东大会后已辞职.根据与伊坎达成的和解协议,雅虎还在8月15日将任命伊坎阵营的两人加入董事会,从而将董事会规模扩大的11人.目前雅虎还没有确定下来这两名人选.

自今年5月初拒绝了微软提出的475亿美元收购要约以来,雅虎就一直承受着来自股东们沉重的压力.雅虎必须向股东们展示,它有能力实践自己的承诺,扩大线广告业务,拯救委靡不振的股价.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