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完成收购DoubleClick的交易

 据Google官方博客报道新浪科技翻译),Google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对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的收购。
  Google董事会主席兼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谷歌收购DoubleClick交易已经完成,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通过收购DoubleClick,Google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显示广告平台,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向市场推出更先进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从而为发行商、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提高数字媒体的有效性、可测量性和表现,以及为用户提高广告的相关度。”
  周二早些时候,欧盟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了Google对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的收购,认为这一交易并不会削弱网络广告市场的竞争。欧盟表示,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并未发现Google收购DoubleClick将导致其它竞争对手出局的证据。这主要因为微软、雅虎和AOL提供了可靠的替代广告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在Google和DoubleClick之外仍然有很多选择。去年12月,这一交易率先获得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批准。

Google发布管理员支持论坛中文版

发表者:李露

今天,Google 正式推出中文版网站管理员支持论坛 。目前,Google 网站管理员支持论坛已经拥有了包括英文、德文、法文在内的多达二十种语言版本。此次中文版论坛的建立旨在为中文站长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与 Google 工作人员直接交流的平台。你会发现一些成员的名字旁有蓝色 G 标志,这代表此用户是来自 Google 网站管理员支持小组以及搜索质量小组的成员,他们会参与部分讨论,回答网站管理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并维护论坛。我们欢迎更多站长和业内人士加入我们,将你在建站和搜索引擎抓取收录等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成为论坛的粉丝用户(我们称那些积极发帖为论坛成员提供建议和帮助的活跃分子为“粉丝用户”)。

值得强调的两点是:1. 只有名字前带有蓝色 G 标志的才是来自 Google 的成员,他们有包括删垃圾贴的权利;2.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详细的 Google 攻略,在发帖提问前不妨先尝试利用现有资源或在论坛内找找看,这样您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答案,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我们在论坛首页已经列出了 Google 专为站长提供的资源链接, 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

Google 网站管理员中心 - 站长资源的集中站。这里提供了包括网站管理员工具,帮助中心,管理员博客等的链接。是通向所有 Google 为站长专设服务的大门。

Google网站管理员工具 - Google 对网站抓取和索引编制的统计、诊断和管理,包括 Sitemap 提交和报告。关于管理员工具的使用,在《 Google(谷歌)的网站优化利器—中文网站管理员工具》 已有详述。

Google 网站管理员博客 – 有关 Google 如何抓取网站并编制索引的最新资讯和信息。有来自 Google 的资深工程师、搜索质量小组成员发表的文章,同时,也有译自英文网管博客以及 Matt Cutts 博客中的文章。

Google 网站管理员支持中心 - 为中文管理员专设的支持中心,涵盖了关于抓取、编制索引、排名和其他网站管理员问题的常见问题解答。我们非常鼓励管理员充分利用该帮助中心,并通过反馈为我们提出内容和形式上改进的建议。

微软:Windows XP 某些时候不设密码更安全

微软在一份官方指南中写道:在某些时候,与其设定一些薄弱的密码,例如abc123还不如不设定密码更来得安全.
这是因为Windows XP帐户在没有密码保护时是无法从远程网络和互联网访问的.
微软在文档中指引用户,在Windows XP下使用空白密码时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你只有一台计算机,或者你有几台电脑,但你其它计算机不需要获取在这台电脑上的信息.
•计算机在物理上是安全的(不会有外人接触)

使用空白密码并非始终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当计算机不处于一个安全的地点时,举例来说,一部手提电脑,你带出门,使用空密码可能并不安全,因此,就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密码.如果你想进入你的XP专业版的计算机网络,而密码是空白,可以在组策略中修正.

图像 “http://www.labnol.org/wp/images/2008/03/windows-xp-password.jpg”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

Google Analytics允许数据共享及参与基准分析

Google Analytics今天进行了一次比较重大的更新,不仅改变了数据共享政策,还允许用户参与行业内基准分析(benchmarking)。简言之,你现在可以将Google Analytics里的统计数据共享至其它应用,包括Google的其它产品,以及行业内基准分析。共享至前者则可以令Google Analytics与其它产品更密紧地结合,从而获得更多额外的功能,而共享至行业内基准分析,则可以令你直接将你的网站与同行业内网站进行对比。

  登录Analytics,你应该会看到一个设置选项,这时你可以自由设定数据的共享:

google-analytics-data-sharing-1.gif

  点击accept即表示你愿意将Analytics里的统计数据与Google其它产品共享。你还可以在Edit Account and Data Sharing Settings里设置Analytics统计数据的其它共享功能,比如参与行业内基准分析。不必担心,假如你的网站在同行业内有主要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不会知道哪些数据是来自你的网站,因为Google会自动将数据内与你的身份有关的所有信息移除,变成全匿名式:

google-analytics-data-sharing-2.gif

  以下是一个基准分析的截图(Google提供):

google-analytics-data-sharing-3.gif

  此外,Analytics今天也已经和Google音频广告正式整合。

Google在德国遭遇断网近两小时

  当你打开浏览器,试图查看Gmail邮件时,却发现一直打不开Gmail网站。然后你试图上Google主页,同样也提示超时。难道Google被x了?!于是你赶快想上Google Docs将你刚刚做到一半的工作表格下载,但同样发现它已经无法访问。在绝望的时候,你甚至还发现就连想上Google Reader看看别人是否有相同的遭遇都不可能,因为它也无法访问了。最后,你发现所有Google相关的网站都无法访问……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昨天发生在德国的真实情况,Google在德国遭遇断网近两小时!德国电信固网业务部门(T-Com)所有用户都无法访问任何Google官方网站,就好像Google突然消失了一样。那是不是像xx电信一样故意搞鬼不让用户访问Google?不一定,因为德国电信随即发表声明称自己也无法访问Google,并且经调查没有发现自己的网络有问题。而Google德国发言人即告诉Philipp,承认了无法访问的事实,并表示正在调查原因。有德国媒体称Google的断网是从下午15:00或16:00开始,直至17:32分才恢复。

  不管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情况绝对是灾难级的。试想一下你的工作邮件、工作文档、日历行程、新闻来源、搜索引擎等等极重要的东西,一下子消失了,这会是怎样的可怕。再次证实了互联网并不是安全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难怪就连Google的Matt Cutts,也在2008年的预言里预测今年内将会有人专门编写Google备份工具,将用户储存在Google上面的所有数据都完整备份至电脑里。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工具至今还没出现。

  当然,目前你也可以借助Google提供的同步工具,手动或自动将部分重要的资料备份至桌面。比如用Outlook备份Gmail,用昨天发布的Google Calendar Sync备份/同步Google Calendar,手动下载Google Docs文档,等等。

Google工具条PR更新与排名变化的迷思

这几天Google工具条PR又在更新了。我感觉更新还没结束,显示PR数据准确性很值得怀疑。

现在对Google PR更新本身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因为基本上没有大的造链接活动,PR值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了。不过看到网上有一些关于PR更新及网页在Google中排名变化的一些迷思,觉得还是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理解跟大家介绍一下。

Google工具条PR不是真实的PR

大家所看到的工具条上显示的绿色条,更准确的应该称为可见的工具条PR值,而不是Google内部用于排名计算的真实PR值。

Google真正使用的PR值是连续不停的计算的,并不是每三个月或两个月改变一次。我们看到的工具条PR是一段时间以前(比如两个月或三个月)某一个时间点的PR值输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工具条PR值,已经是两三个月前的数据。现在真实的PR值是多少是无法知道的。

另外,工具条上显示的PR值是否是输出时真实的PR值,我也表示怀疑。不仅是这次更新,从很多次更新的情况看,要么Google有意不告诉我们真实PR值,要么很多网站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Google工具条PR更新与排名变化没有时间对应关系

在论坛里看到不少人说,Google PR值更新,网站PR提高了一或二,怪不得这几天排名也上升了。

其实Google工具条PR更新与Google排名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像上面说的,真实的PR是连续不停计算的,而且是随时被计入排名算法的。更新后我们看到的工具条PR值所带来的效应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被计入排名了。

所以不要从工具条PR值上升,来判断对网页排名有什么影响。如果你同时看到工具条PR值上升和排名上升,最好找其他原因,这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Google PR只与链接有关

经常看到博客留言或论坛中有人说,我的网站已经两年了,为什么PR还是零呢?或者,我的网站内容全是原创,为什么PR还是零呢?

原因是,PR值与站长是否认真,内容是否原创,网站设计怎么样,甚至与域名年龄,都没有直接关系。

PR的计算只是根据反向链接,进来的链接越多,这些链接页本身的投票力越高,你的网页PR值就越高。所以就算你的域名已经十年了,如果没有反向链接,PR值也高不了。

最近几个月有可能出现一些看似的例外。有的网站因为付费链接问题被惩罚,PR值要么下降,要么清零。目前不知道这些网站PR值变化是人工调整,还是因为算法检测出付费链接后取消某些链接的投票力,而造成与之相关的其他网站PR值变化。总之,还是与链接有关。

Google已经不跳舞很久了

在论坛里还会看到有人用Google dance这个词,有的专家到现在也还在说Google dance。

其实Google已经不dance很久了。

Google dance这个词是数年前形容Google每个月一次大更新而创出来的词。那时候的Google更新,是网页数据库,算法,各数据中心之间的同步全部发生彻底变化。Google已经不进行这种dance四年多了。

现在的排名变化更多的是因为算法更新数据刷新而引起的。而且算法更新现在的特点是小规模不停的调整(everflux),那种大规模的更新已经十分十分少见。

以前的真正的Google dance和现在的排名变化特征并不相同。所以用Google dance这个词对某些初学者来说可能有误导。

作者: Zac@中新虚拟主机
原载: 点石互动搜索引擎优化博客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Google搜索结果里再加搜索框?

blogoscoped报道,Google搜索结果又添新花样。

Google搜索结果中有时出现sitelinks,今天对出现sitelinks的一些网站下面又出现了一个搜索框。比如搜索“新浪”:

sina-onebox.gif

在搜索框里再搜索,相当于直接搜索“关键词 site:sina.com.cn”,也就是在sina.com.cn站内搜索:

sina-onebox-2.gif

目前看来只是有sitelinks的站才加这个搜索框。但不是所有有sitelinks的站都加,点石就没有:

dunsh-sitelinks.gif

这个功能大概还在测试中,Philipp自己还看不到这个搜索框,有人说只在美国能看到,有人说不是。至少我在新加坡能看到。只在google.com出现,在google.cn还没有。

域名的权威度越来越重要了,不仅对排名重要,出现在搜索结果中也越来越醒目。

作者: Zac@中新虚拟主机
原载: 点石互动搜索引擎优化博客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传Google微软有意竞购Digg 最高价2.25亿美元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今天在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撰文称,消息人士向他透露,已经有四家公司希望收购美国知名社交新闻网站Digg,其中包括 Google和微软两家科技巨头.他还表示,Google出价将在2亿到2.25亿美元之间,而微软出价将比Google稍低.
去年底就曾传闻称,Digg希望以不少于3亿美元出售.阿灵顿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Digg一直在与投资银行Allen & Co.接触,并委托后者为自己寻找潜在买家.除Google和微软外,其他两家媒体/新闻公司也有意收购Digg.消息人士透露,Google最高出价为2.25亿美元,虽然低于Digg原先预期的3亿美元,但估计Digg将接受该出价.

消息人士还表示,微软相应出价将稍低于Google,原因是Digg去年与微软签定了一项网络广告合作协议,而Digg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也是这项为期三年的协议.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可能不太愿意按照Digg当前收入来估定Digg价值.如果 Digg被Google(或其他竞争者)收购,微软很可能立即终止与Digg签署的网络广告合作协议.

阿灵顿表示,从微软角度来看,它自然不愿看到Digg被Google收购,因为此举无异于 “口中夺食”:自己刚刚与Digg进行合作后不久,Google就上来“插手”,等于自己为提高Digg流量的努力将前功尽弃.由此可见,微软与 Google之间肯定会引发竞购大战,如果其他竞购者再加入,竞购局面将变得更为复杂.

Digg创建于2005年,目前已获得11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

网站管理员工具 – 小工具

最近登录Google的网站管理员工具,在工具分类中增加了个小工具。添加 i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主页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 - 小工具

在您自己的主页上使用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获得错误消息、统计信息、有关您网站的详细信息和有关 iGoogle 的详情。

似乎就是将”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标签页添加到 iGoogle 主页。不过iGoogle很少去用它,添加了网站管理员工具也没什么用。

将”Google Webmaster Tools”标签页添加到您的 iGoogle 主页

Ask 放弃 Teoma 启用 Google 引擎

新闻来源:TechCrunch
据传闻 Ask 将放弃自己的 Teoma 搜索引擎而转用 Google 引擎,如果属实,Ask 将可能缩减其技术团队。根据 Silicon Alley Insider 报导,Ask 有意弃用自己的 Teoma 引擎或将其出售,而转用 Google 的搜索结果。Teoma 引擎自2001年被 Ask 收购以来一直为 Ask 提供搜索支撑,对 Ask 的技术团队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PaidContent 说,Ask 可能因此解雇100名技术工程师,但 PaidContent 同时提到,转用 Google 的决定仍未最终确定。

Ask 07 年单单在美国便投入高达1亿美金用于广告轰炸,并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市场份额,但对整个搜索市场而言,Ask 仍无足轻重。Google 已经为 Ask 签发了一份5年期,总金额为35亿美金的搜索广告合同。这可能是 Ask 准备向 Google 投怀送抱的原因。

本文国际来源:http://www.techcrunch.com/2008/02/29/ask-may-dump-teoma-for-google-layoff-100-people/
由35公里翻译并发布在 COMSHARP CMS 行业新闻

Mozilla FireFox 3 Beta4 将包含极大性能提升

MozillaLink公布了最新的浏览器性能测试对比结果.
他们用FireFox 3 Beta3与Beta4 Pre做比较,结果显示,Beta4 Pre的Javascript性能提升了一半,并且在内存占用测试上也比它的前辈小上许多.
不但是对内遥遥领先,Beta 4 Pre版本对外作战也是傲视群雄,值得注意的是,Beta4 Pre版本的JS处理速度已经超过了Opera许多.

SunSpider test results

Firefox 3 ultimate feature: Performance

网景(Netscape)正式谢幕:向互联网元老说再见

感谢曲先宁的投递:
一个让许多人首次感受互联网的浏览器将要消失于世间.
自2008年3月1日起,现在由美国在线(AOL)拥有的网景领航员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将不再得到供应商支援.
在1990年代中期,随着商用互联网事业起飞,超过90%上线者都在使用网景领航员.
不过,在微软的互联网探索者(IE)和火狐(Firefox)不断蚕食用户基础下,网景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到只有0.6%.网景公司建议用户把浏览器升级到火狐或者Flock这两种同样建基于领航员技术基础的浏览器.负责协调火狐软体开发的Mozilla基金会主席贝克女士告诉BBC新闻说:“我想我们代表了人们从前对网景的期盼.”“我们选取了网景推出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在开放(原代码)与公众参与的层面把它们进一步提升.”贝克女士是1994年网景的首批雇员之一.

网上窗户

网景浏览器是由安德森开发的.当时还是学生的他也是第一个大众互联网浏览器马赛克(Mosaic)的制作人之一.安德森组成的网景通讯公司在1994年推出其第一版浏览器.

根据Flock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哈丁的说法,网景在把互联网变成“相关的庞大市场现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哈丁告诉BBC新闻说:“网景在组织那些零和一——这些非常学术和技术性的环境——并把图像化的用户界面呈现出来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普通人都可以上网并利用资讯.”他说:“在那风平浪静的日子,它真的有互联网的感觉,网景真的是同一件事情.”

一些企业在网景的成功基础上聚积资本,尤其是微软,就在那时候开始把IE捆绑到视窗作业系统之上.纵使这引发了反竞争行为的法律抗争,IE现在稳占80%的市场占有率.

结果,网景变得难以维持.

去年网景的末日首次被公布之时,德雷派尔(网景品牌经理)在官方博客写道:“当美国在线内部团体投资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想要重振网景领航员的时候,这些努力却没能从微软的互联网探索者手中抢回多少市场占有率.”

不日回归?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网景的用户们看见了跳出告示,通知他们产品将不会再得到支援.告示说:“在美国在线当前的业务重心下,对网景浏览器的支援将从2008年3月1日起终止.”
然后这份告示建议用户们选择升级到Flock或者是火狐.火狐是IE的主要竞争对手,尤其在欧洲,根据一些统计,它取得了28%的市场占有率.

这个公开程式源代码的浏览器的开发,由2003年被裁退的网景员工组成的Mozilla基金会负责.这浏览器在全球得到超过5亿人次下载,在芬兰等国家更成为最受欢迎的浏览器.贝克女士说:“竞争带来的就事质量.”

Flock把自己形容为“社交型浏览器”,容许人们接收来自Flickr和Facebook等社区网站的供稿,并在无需浏览有关页面的情况下发表博客内容.哈丁说:“人们参与对话的方式有很多,而Flock是在尽力把这变成是毫无难度的,越方便越好.”

但是,不是所有网景的用户们都愿意换个新的浏览器.网景官方博客有这样一篇留言:“我很伤心.Flock还需要再改善,我也不喜欢火狐的界面.我成了孤儿!”也有人推测这浏览器会有一天卷土重来.一个留言写道:“网景是了不起的浏览器,它在未来也将是一样.”

phpMyAdmin 2.11.5

phpMyAdmin是一个用PHP编写的,可以通过互联网控制和操作MySQL.通过phpMyAdmin可以完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例如建立、复制/删除数据等等.
对于采用PHP+MySQL结构的CMS和BBS程序来说,这个工具对于站长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Release Notes:http://www.phpmyadmin.net/home_page/downloads.php?relnotes=0
官网:http://www.phpmyadmin.net/home_page/index.php
phpMyAdmin 2.11.5

第三次电信重组大局初定(图)

喧闹经年,中国第三次电信重组看来真的是要定下来了。“上周五(2月15日)重组方案确实得到通过了。”2月20日,一位长期跟踪电信重组事件的业内知情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了上述传言,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相关人事问题还没定下来”。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现有的6家电信运营商将合并为3家,将形成新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中国电信三大全国性全业务运营商。业内分析者倾向认为,这其中中国联通与网通的整合将是最大的难点。

科技时代_第三次电信重组大局初定(图)(2)
现有6家运营商将变身3家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第三次电信重组大局初定(图)(2)
新联通整合难度最大

只待人事安排
  2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得到知情者透露的最新消息称,当天国务院相关部门本来要开会讨论电信业高管的人事问题,不过最终没有成行,而且由于人事变动的复杂性可能这几天也还定不下来。  在最近盛传的电信重组中,目前得到确认的消息是,重组方案已经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通过,并有望在两会召开前后宣布。而此次被通过的方案业内大部分观点认为是:中国移动合并铁通,合并后由中国移动主导;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网通,合并后由联通主导;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络,卫通公司卫星业务并入一家国有航天产业集团,地面业务整合至中国电信,人员随着业务走。重组合并后形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中国电信三大全国性全业务运营商。

  在人事安排上之前有消息称: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到中国移动当一把手;中国网通总经理张春江去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去信产部;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王建宙因今年到60岁而退休。

  《华夏时报》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几家主要电信运营商,这些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回答相若,普遍表示还没有得到重组的相关消息。

  “这次看来不会是空穴来风。”电信业内资深人士项立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讲述了他对此次电信重组传闻的感想。

  2月18日,瑞士信贷发布报告称,其刚刚协助TD-SCDMA联盟在欧洲举办了TD路演,在此次会上TD联盟秘书长杨骅证实,国务院正在召开常务会议讨论电信重组事宜。

  而从中国电信内部透露出的消息称,中国电信集团移动办近期动作频繁,开始正式大力推行其“C计划”,内部已经着手对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运作进行人员招聘培训等相关工作,同时中国电信和联通内部最近有过很多次沟通,大致的方向已经确定。

新联通整合难度最大

  针对日渐明晰的各大电信运营商重组组合单元之整合前景,业内述评不一。

  “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整合难度最大!”项立刚分析认为,中国移动合并铁通,可以使铁通保持独立运作,只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因此整合难度不大,中国电信合并卫通中,由于两者实力悬殊,在电信的主导下,难度也不会太大。

  他具体分析认为,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是要实现全业务,两家现在一个主要是移动运营,一个主要是固网运营,合并后要完全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很小。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需要面临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和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北方地区,中国网通各省运营商实力都是非常强大,两家合并,要产生出领导人,要配合好工作,要在收入、待遇上达到一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没有个两三年都未必能理顺,这些情况一定会对中国联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也认为,联通和网通将激烈地争夺新联通总公司和北方十省各级分公司的主导权,完全融合至少需要4-5年时间。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电信重组传闻版本中,中国联通一直是重组的焦点与难点。

  众所周知,中国联通目前拥有两张网络,G(GSM)网与C(CDMA)网,当初让联通运营这两张网是为了补充联通的实力,没想到却让联通处于尴尬状态,最直观的表现是其G网与C网相争,即业内称之为“双网互搏”。

  而此前的数次重组传闻,联通C网出售给中国电信的价格问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也是重组的不争难点,而这次重组方案被顺利认可,普遍认为是联通解决了C网价格以及自己未来重组中的地位问题。按目前所称的方案,中国联通G网与中国网通合并,由联通主导,成立“新联通”,中国网通的称号在奥运后将会“消失”。

  “两个弱者合并起来有什么意思!还不知道将来会出现什么变化,当年吉通、小网通,以及北方电信合并起来的大网通,还不是一样没做好。”有网通内部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重组方案的忧虑。

观察

  重组只是起点

  电信重组似乎大局已定,但是在红头文件下发之前,各种消息依然层出不穷。

  此前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中国电信行业的最终重组方案将在通常为期约10天的两会结束之后公布。2月21日有媒体称,该项重组计划可能在3月份举行的两会之前予以公布。同日,投资银行美林发布报告,预估重组时间表为:3月底前发放全业务牌照,在4-7月间则会公布各营运商母公司的架构变动及人事变动。

  与此同时,也有消息人士表示,尽管种种征兆显示电信重组已经加速,但由于运营商规模巨大,本次调整又涉及到四大上市公司及领导调整,原传闻版本还存在变数,“主要是人事方案难以确定”。

  “以政府主导的重组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信息产业部一位多次参加重组方案论证的业内资深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所有的方案皆有其合理性,区别只是大家有不同的标准。”

  “通过此次重组主要解决分业竞争问题,使大家都有全业务经营权。”该人士称,“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不是长远的事情。”

  “重组是‘外科手术’,之后还需要‘调理血脉’(非对称管制),虽然这见效慢,但还是要做。”他认为,现在评价此方案是否合理还为时过早,“一般合并过渡期为6个月,一年后评价手术是否成功”。

新闻来源:华夏时报

新闻配套图片由Single Zhang制作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确认08年推视频直播

尽管流媒体视频在互联网上并不是新鲜事物,但美国第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一直没有推出相关服务。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周四表示,这种情况将于 未来10个月内发生变化,YouTube将于2008年推出视频直播服务。陈士骏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YouTube一直希望推出视频直播服务,但 以前没有足够的资源。被谷歌收购之后,YouTube拥有了充足的资源,因此将于2008年推出这项服务。
分析师人士此前预计,考虑到YouTube已经在社交视频领域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该公司可能会向视频直播进军。 閱讀全文

Youtube公开测试新首页 凸显个性化

新闻来源:与G共舞·IT
从今天开始,Youtube已经开始公开测试新首页,而之前,Youtube仅允许部分用户登录体验。个人感觉,Youtube的这次全新的个人首页,与土豆网的“My”是相同性质的,即以单体用户为中心,而非大众化的首页,以别人的推荐为中心。而Youtube在新首页中,也在最大程度显示了这一特点。
从释放出的新首页可以看出,Youtube已经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在新首页中,左侧从上至下以此为:

Youtube开始测试新首页 凸显个性化

推荐:按照您曾经浏览过的视频显示相关视频;
订阅:显示您订阅用户的最新上传视频;
好友:显示好友最新上传、最新订阅及最新评分的视频;
上升:浏览数上升最快的视频;
特色:推荐有特色的优秀视频(这应当是Youtube人工推荐的);
今日:今日流行视频。

  右侧是:

收件箱:查收好友的短信及推荐分享的视频;
用户视频信息:统计用户已上传的视频数等;
用户信息:用户已查看过的视频数、评论数等;
官方消息:来自Youtube官方的最新信息。

  用户还可定制自己的首页,以决定哪些显示在自己的首页,而哪些不。

Youtube公开测试新首页 凸显个性化

  若你想亲身感受Youtube的全新定制化首页,可进入以下地址(目前仅支持Global全球首页)

http://www.youtube.com/iyt

除注明外均为原创,若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自与G共舞·IT和原文链接

微软鲍尔默谈欧盟罚单 暗示不应再拿垄断说事

国外媒体近日刊登了对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的最新采访记录.在这次采访中,鲍尔默谈到了欧盟对微软开出8.99亿欧元(约合13.5亿美元)新罚单、微软收购雅虎计划陷入僵局等事 宜,并指出在目前科技产业的各个领域,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原因是甲骨文、IBM、Google、苹果以及Linux社区的实力都在日益壮大.鲍尔默言下 之意是,欧盟不应再拿垄断说事而开罚单.
下面就是这次采访的精彩摘要:

微软鲍尔默谈欧盟罚单 暗示不应再拿垄断说事

问:微软上周宣布,将加强产品开放性.在你们宣布该声明的时候,你们是否知道欧盟会给你们开出(13.5亿美元)新罚单?

答:我们事先已知道欧盟会开出罚单.虽然不清楚(开出罚单的)具体时间会是本周,但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已不是什么新闻,其实我们完全遵守了欧盟反垄断裁决,而且也得到了欧盟认可.这次罚款主要涉及执行欧盟裁决之前的一些活动.欧盟的克罗斯女士(注:指尼莉·克罗斯(Neelie Kroes),欧盟反垄断专员)认为,我们在此之前曾出现过违规,因此还得接受处罚.

问:你觉得今后欧盟是否还会继续找微软的麻烦?

答:作为一家具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全球任何国家的监管部门都会关注微软的市场动向.(应对反垄断事务),已经成为微软日常运营的组成部分.

问:如果雅虎管理层和董事会接受你们的收购请求,你觉得面临的最大监管障碍将是什么?

答:这个我也说不好.我对此无可奉告.我个人认为,监管机构将依据他们手中的适当管辖权来过问此事,而且我肯定他们会公平处理此事.

问:(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前不久表示,不会在目前446亿美元出价基础上提高出价.那么你们下一步怎么办?是不是正计划提名进入雅虎董事会的人选?你们将从何做起?

答:在这种事情上,除非事情已经完成,否则就得继续做下去.每个人都在揣度你的意图,每个人都告诉你各不相同的事情最新进展.如果有了重大消息,我将在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问:(微软收购雅虎案)时间过去了这么些天,为何还没有实质进展?

答:因为很多收购活动都需要较长时间.

问:苹果今天表示,将为其iPhone智能手机增加不少功能,其中包括增加企业应用.我就奇怪了,苹果是不是正与微软合作,来一起加强企业通信应用?

答:根据我们公布的加强产品兼容性原则,在需要之时,我们愿意同任何外部企业提供商业机密和专利信息授权.就苹果来说——我不便评论该公司是否将获得我们的技术授权,但如果苹果愿意这样做,肯定与微软加强产品开放性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问:Windows Server 2008发布后,微软将从哪方面获益最多?是与Linux相比,它的性能更优良?还是与虚拟化软件相比,它的功能更全面?亦或是其他方面的优势?

答:是这样的(笑).什么是虚拟化软件?不外乎就是有关管理、超级管理而已.我们只是把现有产品性能加以优化,将各种高质量管理工具集成到一起,从而对Windows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提供支持.

问:在你谈论Google时,你觉得该公司是否会在商业客户市场领域成为颇有实力的对手?

答:确实如此,他们手上拥有很有价值的产品.在我们与客户谈论产品价格时,他们通常会拿Google应用软件来作为谈判筹码.当然我们认为,微软产品更具市场价值.

问:一两年前,你一再表示,无论在商业客户领域还是整体上看,IBM才是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如果现在再问你同一问题,你觉得微软当前最大竞争对手是谁?

答:开放……Linux.我不想说出“开放源代码”这个词汇.Linux,他们当然得那样做.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微软最大竞争对手)应该是Google.实话实说,在个领域内,情况就倒置了过来,我们很渺小,他们很强大.当然在其他领域,我们很强大,其他人实力还不行.

问:你说的这个其他人,是否也包括苹果在内?

答:苹果啊,对了,他们做得不错.在很多业务领域,他们都是微软的竞争对手.当然还有其他人,如IBM等等.

问:那从娱乐业务领域看,是不是也应包括索尼在内?

答:这个不好说.微软娱乐业务主管或许会认为是苹果,而其他部门主管心中也会不同的竞争对手形象.如Windows和服务部门会认为为Google;服务器和工具部门会认为为Linux或甲骨文,或者加上IBM;商务部门则会认为是Open Office等等.

腾讯科技编译

《羊城晚报》:浏览器市场“后生可畏”

近日,Opera、Firefox先后推出了各自最新的测试版浏览器,让用户的浏览器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而微软的IE也加快了浏览器的开发进程.
在此之前,占据市场70%以上的IE浏览器更新速度非常慢.说到“浏览器”这个名词,除了少数专业人士,基本没有人知道.自从1998年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捆绑IE,这一浏览器就迅速占领全球电脑屏幕,成为几乎所有上网人员见到并使用的第一个浏览器,从而成为浏览器的代名词,这一门槛,至今仍是其它专业浏览器厂商的噩梦.
而现在,Opera、Firefox、Safari等浏览器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7%,并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些浏览器便捷的功能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而美丽的外观更是让更多人以时尚的名义更换了浏览器.

“此前我一直在用IE,但是自从尝试过Opera之后,我觉得Opera更加方便、易用,所以我也把它推荐给了我的网友.”网民Costa告诉记者.

确实,现在众多浏览器使用的多标签浏览、页面缩放等功能,已经为广大用户所喜爱,甚至一些网民及机构开始在IE核心上集成这些设置.

竞争让Opera、Firefox成长,竞争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浏览器.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这一效应在浏览器领域更是根深蒂固.

这一现象正在被打破,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IE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显示持续的下降状态.而Opera、Firefox、Safari等浏览器的份额正在增长.

“正是Opera、Firefox这样的企业给整个浏览器行业带来了活力,从长远和整个市场来看,竞争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专家表示:“所以我们也能看到,IE这两年的技术更新速度也在提高,并且开始采取一些其他浏览器的功能,比如新的IE也支持多标签浏览.”

这一点,正印证了著名的“鲶鱼效应”———富有进取精神的新加入者往往能够促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你选择何种浏览器,都会因为独立浏览器的出现而受益.

百度安全中心评测

文/月光博客
百度杀毒频道报道,昨天,百度联合金山公司宣布百度安全中心正 式上线。据介绍,百度安全中心是一款保障网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网页版软件,兼具免费病毒查杀、系统安全检测、系统漏洞修复、恶意软件清理等多项功能,提供了 免费的专业在线杀毒服务。新上线的百度安全中心启用了全新的独立域名,其功能其功能几乎完全涵盖了包括业内主流安全服务。
由于百度安全中心和奇虎的360安全卫士的功能很类似,因此我就参照奇虎360安全卫士对百度安全中心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功能评测和对比。 閱讀全文

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百度今日凌晨在公司内部公布了IM产品内测通知。根据该通知,百度IM产品名字已敲定为“百度Hi”。另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公司计划于29日上午正式展开该产品的全员内测。
据悉,百度北京总部今日凌晨悄然在公司门口摆出了“百度Hi”内测通知的易拉宝,以在天亮后吸引上班同事的目光。该易拉宝上面的内容是:百度Hi有奖抢“鲜”体验,请访问app.im.baidu.com。截稿前,该网址仍无法访问,其端口或只向百度内部员工开放。

科技时代_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Hi”的首个LOGO(文雄 摄)

科技时代_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公司门口摆放的“百度Hi”内测宣传易拉宝(文雄 摄)
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Hi登录界面
  在此之前,外界关于百度IM的最新消息是,百度IM产品中文名字暂定为“百度 Hi”。而今日上午,新浪科技曾获悉一张百度IM截图。从截图上看,百度IM软件名叫“Baidu Messenger”,并不是之前网友热传的“百度小声”或者“百度说吧”。

  不过,百度官方当时未就该图片与名字发表评论。有内部人士对此指出,该界面是百度IM产品测试期间的一个版本,Baidu Messenger的名字也是暂定,最终名字与软件界面有望在下周敲定。

  百度有意推IM产品的传闻由来已久,近期在其官网最新公布的招聘页面中,百度已向外界罗列出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研发工程师(搜索新产品研发部)、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经理(客户端软件业务部)等职位,上述工作地点均在北京,百度IM战略布局初具雏形。

  随后,新浪科技获悉一封百度公司内部邮件,该邮件面向全体员工征集对公司做IM(即时通信软件)的意见和看法。这是继宣布招聘IM研发人才之后,百度在IM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CEO李彦宏此前也对外界风传百度将做IM的消息保持高度关注,他曾评论说“百度小声是个不错的名字,我喜欢,就是不知道是谁的创意。”上述“百度小声”正是百度IM名字的一个传说版本。

  有相关人士表示,百度曾考虑过“百度小声”、“百度说吧”、“百度Hi”等中文名字,最终带有百度空间“Hi”印记的后者在内部获得较高支持率。实际上,百度对IM产品的定位也正是为满足其社区用户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去年宣布将进入C2C市场,已引起阿里巴巴方面的高度关注。如果百度大举踏入IM市场,未来难免在市场中正面遭遇腾讯,IM市场的格局也因此添加几分不确定性。

百度IM软件定名为百度 Hi

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即将正式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定名为“百度 Hi”,目前百度已开始着手宣传准备工作.
今天上午曾有媒体公布了一张“百度IM截图”,并称该百度IM软件名称为“Baidu Messenger”.但该消息人士称,百度的IM软件并非“Baidu Messenger”,而是叫“百度 Hi”,而网上公布的所谓截图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百度IM工具正式界面.
近日,百度推出IM产品的相关传闻甚嚣尘上.在百度官方网站公布的招聘信息里曾经列出“即时通信户端软件研发工程师”等相关职位;近日还有消息称,百度已向部分员工发放了一份《抢先体验IM的内部问卷》,更是显示了其市场部署已进入实质阶段.

此前,网友和业内人士对于百度IM软件的名称也有着“百度小声”、“百度说吧”等等多种猜测.

网易科技消息

Google Sites已上线

12月我们知道Google Sites要来了,而上个月我们也看到Google已将Google Sites的有关图标及文档上传上线,现在,它终于上线了。和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Google Sites作为Google Apps的一个组件出现。简而言之,Google Sites是一个侧重于团队协作的网站编辑工具,利用它你可轻易创建一个团队网站。用Google的话来形容,那便是使用Google Sites创建一个网站就像编辑一份普通文档那样简单。你还可通过Google Sites将所有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档、视频、相片、日历及附件等等与好友、团队或整个网络分享。由于基于JotSpot的技术,因此Google Sites比之前的Google Page Creator无论在功能还是协作性上都要强大许多。
  利用Google Sites,你可创建各种类型的网站,比如公司内联网站、团队项目网站、职员档案网站、教学网站、学生俱乐部等等。下面是一个用Google Sites创建的团队项目示范网站的截图:
google-sites-team-1.gif

  公司内联网站:
google-sites-team-2.gif

一些Google Sites的主要特性:
*无需HTML知识即可上手

*可随意定制网站的外观及风格

*提供系列模板格式,包括网页、公告、文件列表等等

*每个Google Apps帐号可拥有10GB Google Sites空间,上传文件及附件最大支持10MB

*可直接在Google Sites里嵌入来自Google其它产品的文件,包括视频、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相片幻灯片、日历

*可指定网站的拥有者、浏览者、协作者,并且可设置网站的公开程度

*内置Google搜索引擎
  你可通过下面的视频了解Google Sites的运作:

http://www.youtube.com/v/X_KnC2EIS5w.swf

  如果你有Google Apps帐号,可进入下面的地址试用Google Sites或观看网站实例:
  http://sites.google.com/
  令人遗憾的是,普通版的Google Page Creator仍然没有被Google Sites代替。如果你不是Apps用户,仍只能使用古老的GPC。Google Sites所创建出来的网站访问速度非常的快(例子),除开协作性不提,光是这一点就很吸引人。
  14:35补充:根据TechCrunch的报道,尽管Google Sites是免费的,但用户仍然可以升级到标准版(免费),便可以将自己的域名绑定至Google Sites。而收费版的Google Apps用户则可以获得额外的支援服务及更多的管理功能。Google Sites所有的页面都有RSS输出,以方便用户追踪网页的变化。现在的JotSpot用户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旧的平台,也可以按Google的指示将旧文档导入Google Sites里。Google称Apps是微软Sharepoint杀手,这表明Google有信心继续用免费午餐跟微软抢用户。

安全机构称Gmail邮箱注册验证系统已被破解

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cgmaileceecceceaeec_139903.php 

Google_lock.gif

  在注册Gmail邮箱的时候,其中有个必要的步骤是你必须输入正确的字符验证码(也即CAPTCHA,用图片显示随机字符,以验证用户是人类,而不是机器或bot)。众所周知,由于Gmail的反垃圾邮件能力出色,因此凡是从Gmail发出来的邮件,被其它邮件系统信任的程度都很高,极少有邮件系统将@gmail.com列入黑名单屏蔽。一旦这个验证系统被破解,也即意味着垃圾邮件发布者可以轻易在短时间内注册成千上万个Gmail邮箱,用于发送垃圾邮件,并且发送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在本月初,微软历史悠久的Hotmail邮箱所使用的Windows Live captcha已经被垃圾邮件发布者攻破。而现在,Gmail的CAPTCHA系统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据网络安全机构Websense Security Labs的研究表明,Gmail CAPTCHA系统上周已经被破解,垃圾邮件发布者已经可以通过bot自动注册大量的Gmail新帐号。据WebSense称,破解Gmail CAPTCHA系统并不容易。垃圾邮件发布者之前破解微软Hotmail的CAPTCHA系统时,只动用了一部bot主机(zombie host),而破解Gmail CAPTCHA系统则动用了两部。因为第一部主机在破解时很可能会由于超时等因素而失败。尽管垃圾邮件发布者所派出的bot自动注册新Gmail帐号的成功率只有20%,但相对而言,这样的机率已经是很高的了。因为垃圾邮件发布者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注册上万个Gmail邮箱,用于发送垃圾邮件,他们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Gmail邮箱访问Google的多个产品,并将它们用于垃圾信息的发布。

gmail-CAPTCHA-1.gif

  不知各位有否发现自己的Gmail邮箱最近多了一些垃圾邮件?我自己的Gmail邮箱似乎依然是每天收到五、六封垃圾邮件(指直接出现在收件箱里的)。

Google首次承认正投建跨太平洋电缆

subsea-fiber-optic-cable.JPG

(image source:subseabroadband.com)

  Google秘密建造自己的互联网络的传闻最早于2005年出现,因为当时Google不仅购买了大量的通信互连设施,还大力招聘直驳光纤专家。与此同时,Google在世界各地也加紧建设数据中心。但直至今年,Google还没有公开承认过它正在建立类似的网络。到底传闻是否属实?Google今天在一份声明稿中回答:是。

  Google首次确认了它正联合五大国际企业,共同建设连接美国及日本的高带宽的海底光纤电缆,整个项目预计会花费3亿美元。这个被命名为Unity的新电缆系统将会解决美国与亚洲之间互联网流量及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除了Google外,其余五间参与企业分别是Bharti Airtel、Global Transit、KDDI Corporation、Pacnet及SingTel。Unity的电缆预计长达1万公里,即日开始动工,将由美国洛杉矶通向日本东京千仓。Unity选定的承建商是NEC及Tyco Telecom,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提供连接能力。

  这意味着Google将从互联网基层着手,试图打造更强大的网络。这种网络不仅将Google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连接起来,还可以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无论是速度的改进还是容量的提升。但Google同时也强调,建设海底光缆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代表Google有意涉足海底光缆业务。

  可见随着Google软硬件双管齐下的深入,未来的Google在搜索领域方面的领先优势可能更明显,因为其主要对手如微软及Yahoo!在这方面均落后于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强大的基层结构的支持下,Google的各种在线应用也有望得到改进,比如稳定性及响应速度的提升。

谷歌扰乱微软收购之心不死 或收购雅虎20%股权

谷歌仍在进一步扰乱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透露,谷歌甚至在考虑收购雅虎相当比例的股票.据称,这一比例可能是20%左右.
知情人士称,微软宣布洽购雅虎后,谷歌立即雇佣了瑞士信贷集团收购与兼并资深专家乔治•布特罗斯,以便对微软雅虎并购案做出适当的回应.据信息源透露,乔治•布特罗斯提出的建议有可能促成谷歌溢价收购雅虎不到20%的股份.
谷歌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给雅虎董事会进一步设置难题,而不是成交拥有雅虎股份,因为毫无疑问,该交易会遭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反对.今年6月份将改选的雅虎董事会已经着手处理微软提出的并购案.如果雅虎董事会接受微软的收购,那么谷歌的收购计划将迫使他们暂停,而这将为谷歌赢得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其他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也可能进一步促成微软并购雅虎的无疾而终. 閱讀全文